混凝土振捣工艺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 值得拥有
混 凝 土 振 捣 工 艺
(插入式振捣器)
一、 振动器的振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为40°~45°。如下图所示:
直 插 斜 插
二、 振捣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对于半硬性混凝土,有时还要在振动棒抽出的洞旁不远处,再将振动棒重新插入才能填满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振下捣密实均匀。
三、 混凝土分层灌注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cm左右 ,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如下图),同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上层混凝土。
四、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其要注意。一般每一振捣点的振捣时间为20s~30s为宜,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五、 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见下图),但不可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得超出振动棒的作用半径。
六、 振捣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宜大于15cm,也不宜紧靠模板,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及各种预埋件。
混凝土振捣方法
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不靠”等
1、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2、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s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3、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4、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5、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6、三不靠:一指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二是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木锤轻击模板,在钢筋密集处和模板边角处,应配合使用铁钎捣实。
混凝土振捣工的培训资料
一、对人员的要求:
1、上岗时必须备齐安全防护用品,否则不能上岗,违者重罚。
二、施工操作时的要求:
振捣器的振捣方式:
1、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
2、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
三、插入式振捣器的操作方法:
1、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有时还要在振动抽出的洞旁不远处,再将振动棒重新插入才能填满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器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2、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头长度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3、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塑性混凝土尤其要注意,一般每次振捣时间为20~30秒,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应少于10秒,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即方格网式,或“交错式”即梅花状布置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5、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及各种预埋件等。
四、表面振动器的操作方法:
1、表面振动器在每一个位置上应连续振动一定时间,正常情况下约为25~40s,但以混凝土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接应有3~5cm,防止漏振。
2、表面振动器的有效作用深度,在无筋及单筋平板中约为20cm,在双筋平板中约为12cm。
3、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可采用两台振动器以同一方向安装在两条木杠上,通过木杠的振动使混凝土密实。
4、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混凝土振实。
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
一、引言
在各种只在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施工措施中,二次振捣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以及裂缝控制都有积极的意义。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在一些水泥制品厂的应用实践证明,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不仅应用较为简便,而且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混凝土二次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其实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