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与实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一、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一)不同制备工艺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及药物成分分析
在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经常采用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汉来去除杂质,但在醇沉或水沉过
程中极易使有效成分损失且澄明度指标不合适,近年有了絮凝法,但仍不十分理想,影响药
效。
中药有效成分分子量0均较小,约大多数在1000以下,而无效成分分子量较大,大多50000
以上,这些高分子杂质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其水溶液为胶体溶液。传统工艺中渗漉法的冷
冻静置过程就是胶体溶液的破坏过程,使高分子杂质沉淀析出,而醇沉法则通过加入乙醇而
改变高分子杂质的亲水性,使其沉淀,乙醇浓度愈高,沉淀的次数愈多,杂质去除的越完全,
但有效成分损失的就越大。超滤技术是利用物理筛分的原理,用多孔半透膜(超滤膜)为介
质,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利用膜孔选择性的筛分作用对物质进行截留,使溶质与低分子物
质通过,高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近年来已民用工业将超滤法应用
到中药口服液制剂工艺中的探索,本文对用醇沉法、渗漉法和超滤法生产的口吸取制剂进行
成分对比分析。
本文还尝试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HPLC-MS)对中药液中的药效成分进
行分析,作为工艺比较的又一参考。色—质联用的特点是:1)色谱仪是质谱仪的理想的“进
样器”,试样经色谱分离后以纯物质形工进人质谱仪。2)质谱仪是色谱仪的理想的“检测器”,
质谱仪能检出进样中几乎全部化合物,灵敏度高。此技术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
定性鉴别,可以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准确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中药液成分
十分复杂,其种类、组成很难确知,因此应用此方法有可能分析出药液的全成分,不仅对工
艺控制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中药的配伍研究。已有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经中某
种已知成分或同系物的单组分分析,尚无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药液组分分析的报道。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试剂均用分析纯,蜂乳精口服液某厂提供),HP5890Ⅱ气相色谱仪,
HP5971 A 质谱仪,超滤膜,抗病毒口服液(某公司提供),5μL进样器,CAMAG展工槽(瑞
士),岛津GC-910薄层扫描仪,高效硅胶G板10cm×10cm(青岛海洋化工厂),硅藻土G
(宁波向阳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分别用醇沉法和超滤法处理抗病毒口服液,对制得的产品用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别用渗漉法和超滤法处理蜂乳精口服液,用薄层层析法分析其中
有效成分,并进行比较。
1
工艺流程如下:
a.醇沉法:药材煎煮→醇沉(冷冻静置24~28h)→收醇→过滤→配制→过滤→复滤→复
滤→灌封
b.渗漉法:
酊剂→半成品配制(5℃以下静置15d)→过滤→成品配制→(5℃以下静置15d)→过滤
→复滤→灌封
c.超滤法:药液配制→粗滤→超滤→灌封
2、结果
2.1 醇沉法和超滤法结果比较:CG-MS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抗病毒口服液化学成分比较
保留时间 新工艺
序号 (min) 化合物 原工艺(%) (%) 分子式
1 2.335 1-羟基2-丙酮 - 2.85 C H 0
3 6 2
2 2.845 2-甲基丙酸甲酯 - 3.8 C H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