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简介(2学时).ppt

发布:2016-09-09约4.87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 天津工业大学 2010.8 作业提交 电子邮件: jsjwl@ 要求: 1、以Word文件形式作为附件附在邮件上;word文件题目的格式: 专业+班级+姓名+n 例如:财务051石敏2 2、邮件主题格式: 专业+班级+姓名+n 例如:财务051石敏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简介 本章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1、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 (电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 3、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即“计算机-终端”系统;(军用、民用2个典型例子) 2、20世纪60年代:主机互连网络,即“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NET网的出现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开始) 3、20世纪70年代中期: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即“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OSI/RM) 4、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时代。 a、缺点 主机负荷重、效率低——数据处理+通信 线路利用率低、远距离时费用高 网络结构属于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b、改进方法 多点通信线路(?图示)——提高线路利用率 终端集中器(近/远距)和前端处理机(Front-End Processor,FEP),将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减少主机负荷 注意: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 2.主机互联网络 (典型: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 特征: 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 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转变为“主机-主机”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演变阶段1 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完成 CCP:处理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专用计算机 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 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源。在通信子网上可有多个资源子网,共享通信子网的服务。 演变阶段2 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后,由私有→社会公用→公用数据通信网(PSTN、X.25) 优点 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 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兼容性好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1)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原动力—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最终目的—资源共享 (2)标准化的时机? 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 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垄断不同厂商的不同标准,如IBM的SNA,DEC的DNA等,难以联网进行数据通信。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制定了国际标准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commended Model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该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 该模型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HOW TO DO) 该模型太复杂,几乎没有与之完全符合的网络 事实上的标准:TCP/IP(因特网的骨干协议) 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OSI参考模型的简化(4层) 4.因特网时代 (1)因特网的功能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购物休闲、学术研究、商贸活动、政治军事活动等 (2)因特网的应用 a.基于文本的应用:E-Mail、FTP、Telnet、BBS等 b.基于Web与多媒体的应用:WWW、IP电话、视频 会议、网络电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c.现在流行的:搜索引擎、P2P文件共享、即时通信 (QQ、MSN等)、博客、播客、网络游戏等 (3)高速网络的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Communication Medium) 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 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 软件、硬件、数据(数据库) 提供高可靠性服务(High Reliability) 利用可替代的资源,提供连续的高可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