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构设计梁.doc

发布:2016-04-09约1.4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梁 【关键词】: 《混规》P115 梁高不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钢筋间距要求详101P56 P116~117梁纵筋构造要求,参101P79~91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p117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 当两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 对架立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当梁跨度为4~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当梁的跨度大于6m是,直径不宜小于12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股咋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h小于150时,可不设置箍筋 截面高度大于800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h不大于800的梁,不宜小于6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配筋率(0.24ft/fyv)详P119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P119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8 ft/fyv;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弯剪扭构件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 局部配筋p120~121 附加横向钢筋详101P87 折梁详101P88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时,应配置腰筋:每侧腰筋间距不宜大于200,截面面筋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但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薄腹梁(hw/b不小于6)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1/2梁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8~14的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为100~150并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 梁保护层厚度大于50时,详P122 深受弯构件—附录G 一般指梁的跨度与高度之比L/h≤2的简支梁和L/h≤2.5的连续梁,且适用于本身直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深梁(剪力墙结构的连系梁虽然尺寸接近深梁,但其支座条件不同,梁的剪切变形较大,故不在本条之列)。深梁因其高度与跨度接近,受力性能与一般梁有较大差异,在荷载作用下,梁的正截面应变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简支深梁的内力计算与浅梁相同。但连续深梁的弯矩及剪力与一般连续梁不同,其跨中正弯矩比一般连续梁偏大,支座负弯矩则偏小,且随跨高比及跨数的不同而变化。工程设计中,对连续深梁内力按弹性力学方法计算,暂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试验表明,简支深梁在斜裂缝出现后,梁内即发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形成以纵向受拉钢筋为拉杆、斜裂缝上部混凝土为拱肋的拉杆拱受力体系。深梁的受剪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剪跨比,其次为支承长度,分布钢筋,尤其竖向分布筋作用较小。深梁支座的支承面和集中荷载的加荷点都是高应力区,易发生局压破坏,应进行局压承载力计算。深梁是较复杂的构件,应遵守规范有关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