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漏水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 工程概况 2
2. 编制依据 2
3. 渗漏情况分析 2
4. 主要处理方案 3
5. 施工工艺流程 5
5.1. 注浆防水施工工艺 5
5.2. 塑料排水板防水施工工艺 6
6. 地下工程渗漏水注意事项 6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地下室面积:40182.29㎡
地下室顶板及底厚度:顶板厚250mm,底板厚400mm
设计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沉降情况:2015年12月2日最后近一次观测未发现有沉降异常现象。
框架剪墙结构,地下两层,1#~5#、7#、8#楼地上25层,6#、9#楼地上22层。
编制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技术文件
渗漏情况分析
地下室顶板渗漏情况分析
地下室顶板主要为裂缝渗水,地下室混凝土背水面的顶板,可观察到悬垂的水珠,其滴落间隔时间超过1min。局部严重的,渗漏水滴落速度超1滴/min。单个渗水湿渍面积最大的约为9㎡。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按受力情况及裂缝位置的不同而不同,须要相关设备进行实体检测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故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
在此仅从“看”、“模”几个方面检查得出以下结论:
混凝土强度不够或强度不均匀内力增加时,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下降,使钢筋的抗拉力失效,使混凝土产生微裂。
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细骨料不合格,含碱性氧化物高时硅酸凝胶,吸水后会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现象。
地下室底板渗漏情况分析
地下室底板由于现场尚存大面的积水现象,无法统计渗水面积及裂缝情况。原因基本与上文所述。地下室积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a、地下室底板所渗的水。b、各楼栋间的塔吊位置向下流的雨水。
主要处理方案
地下室顶板渗漏水处理方案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对地下室顶板的渗漏水提出以下处理方案,地下室顶板渗漏水情况由于总包尚未处理过,按以下要求处理。
清除渗漏处污染及杂物,查明渗漏水量。
对于大面积严重渗漏水可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注浆止水或引水,待基面无明水或干燥后,用掺外加剂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挂网水泥砂浆或防水涂料等加强处理
引水孔最后封闭;
大面积轻微渗漏水和漏水点,可先采用速凝材料堵水,再做防水砂浆抹面或防水涂料层等永性防水层加强处理。
需要补强的渗漏水部位,应选用强度较高的注浆材料,如水泥浆、超细水泥浆、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浆液。
结构仍在变形、未稳定的裂缝、应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处理。
地下室底板渗漏水处理方案
由于地下室底板总包单位以做了一些处理,主要方法为高压注浆,但效果不是很好。针对地下室底板的渗漏水情况提出以下两个处理方案。
方案一
将地下室底板进行整体分区域分段。
将第各分段进行围蔽将水隔离。
清除分段内的杂物及水。
用喷灯或其它设备将地面烘干
查明裂缝渗漏情况
采用注浆止水或引水,待基面无明水或干燥后,用掺外加剂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挂网水泥砂浆或防水涂料等加强处理
引水孔最后封闭;
大面积轻微渗漏水和漏水点,可先采用速凝材料堵水,再做防水砂浆抹面或防水涂料层等永性防水层加强处理。
需要补强的渗漏水部位,应选用强度较高的注浆材料,如水泥浆、超细水泥浆、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浆液。
结构仍在变形、未稳定的裂缝、应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处理。
处理完毕后应达到一级防水要求。
方案二
当采取了方案一的方法无法达到一级防水要求时可采用方案二的做法达到使用要求。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塑料排水板排水,然后在浇筑上层200mm厚混凝土层,将所渗漏出来的水排入周边排水明沟内,引流至最近处的集水井排走。
施工工艺流程
注浆防水施工工艺
清理:详细检查、分析渗漏情况,确定注浆孔位置及间距。清理干净需要施工的区域,凿除砼表面析出物,确保表面干净、润湿。
钻孔:使用电锤等钻孔工具沿裂缝两侧进行钻孔,钻头直径为14mm,钻孔角度宜≦45°,钻孔深度≦结构厚度的2/3,钻孔必须穿过裂缝。但不得将结构打穿(壁后注浆除外)钻孔与裂缝间距≦1/2结构厚度。钻孔间距20cm~60cm.
埋嘴:在钻好的孔内安装注浆嘴(又称之为止水针头),并用专用内六角扳手拧紧,使注浆嘴周围与钻孔之间无空隙,不漏水。
洗缝:用高压清洗机以6Mpa的压力向注浆嘴内注入洁净水,观察出水点情况,并将缝内粉尘清洗干净。
封缝:将洗缝时出现渗水的裂缝表面用快干水泥进行封闭处理,目的是在注化学浆时不跑浆。
注浆:使用高压注浆机向注浆孔内灌注化学注浆料。立面注浆顺序为由下向上;平面可从一端开始,单孔逐一连续进行。当相邻孔开始出浆后,保持压力3~5分钟,即可停止本孔注浆,改注相邻注浆孔。
拆嘴:注浆完毕,确认不漏即可去掉或敲掉外露的注浆嘴。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