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巩固练习(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
【巩固练习】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其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至原来的一半,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溶液降温析出一半的硝酸钾
B.加入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与溶液质量相等的水
D.使溶液中水的量增大一倍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剩余的甲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C.往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乙物质,乙物质不能溶解
D.不知道乙溶液是否是饱和的,可向乙溶液中加入乙溶质看其是否能继续溶解来判断是否饱和
4.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20 g硝酸钾可以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 g
B.20℃时,把20 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 g
C.把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D.20℃时,把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后感到气体冲到口腔中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7.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 100 g水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20 30 40 50 60 A的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8.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
9.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
(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1.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 ℃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
(3)80 ℃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 ℃,是否有固体析出? 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