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雀鱼品种改良和维持】.pdf

发布:2017-05-31约1.42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篇名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作者 陳冠宇。私立治平高中。二年孝班 李偉麒。私立治平高中。二年孝班 過競之。私立治平高中。二年孝班 1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壹 前言 雖然孔雀魚在台灣水族已經躍升為主角,並且引起貿易進口商極度的興趣, 無視於孔雀魚的品質優劣與否,大量引入歐洲、日本孔雀愛好家或俱樂部的孔雀 魚,但是臺灣孔雀魚愛好者,甚至是進口商和販賣者卻對孔雀魚的 本知識及觀 念的認識非常貧乏,因此常常發生把觀賞用的孔雀魚當作經過系統維持或品種穩 定的孔雀魚來販售,因而誤導剛入門的孔雀魚愛好者的觀念。基因衰敗或 因不 明的觀賞孔雀魚,和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作系統維持的孔雀魚其價值和目的本來 就是絕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可能只有名字(都是叫作孔雀魚),這個月特別公開 AF JAPAN(AQUA FARM GUPPY)作孔雀魚的公式 ,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讓 台灣孔雀魚愛好者能正確清楚地了解純系孔雀魚。 貳 正文 現在台灣國內除了「AF-JAPAN」100 多種 雀魚之外,其它系統的日系 雀, 東南 及德國的孔雀都陸續被引進台灣,AF JAPAN 的孔雀魚幾乎都是利用 本 品系 (帶限性遺傳基因 ,顯性遺傳基因的品種)和衍生種所作出 。 要做出孔雀魚的衍生種,並不是[A+B=AB]或[AB-A=B]如此單純,必須先了解 用於交配的孔雀魚是帶何種類型的基因,否則即使作出外型出眾的魚也是無法固 定下來。以下列出目前在台灣市場販售,且循正統方式作出 ,屬於固定品種的遺 傳基因類型 。 一 、孔雀魚系統維持方法 1.同胎交配 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F2〜F4 時會有體型變小 ,表現形衰退的問題 。 對策Ⅰ選擇交配用的種親時 ,最好選尾筒(從腹鰭到尾鰭根部)較粗的個體。 對策Ⅱ不取F3 ,將F2 的個體與別的系統交配 。 2.同品種不同系統交配法 也就是讓同品種不同系統的個體交配,是同胎交配對策Ⅱ使用的方法。因為是同 一品種交配,所以不管用何種組合交配,全部的F1 都會有目標品種的表現,可以 說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配法 。 [方法Ⅰ]主系的公魚或母魚 × 其他系統的公魚或母魚F1 F2 2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孔雀魚品種改良與維持 [方法Ⅱ]主系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