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马山隧道左线明挖暗做施工方案2011.9.21.doc

发布:2016-03-21约7.4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 永春至永定泉州段A1合同段 起止里程K0+000~K3+900(全长3.9Km) ZK1+760~ZK1+800段隧道明挖暗做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莆永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 A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工程概况 2 4、明挖暗做施工方案 3 4.1总体施工方案 3 4.2边、仰坡施工方案 3 4.2.1边坡施工方案 3 4.2.2仰坡施工方案 4 4.3明挖部分施工方案 4 4.4暗做部分施工方案 5 5、质量保证体系 7 5.1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 7 5.1.1质量组织机构 7 5.1.2主要部门的职责 7 1、编制依据 (1)《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隧道设计图)。 (2)《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七册第二分册地质勘察资料)。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JF60-200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 (7)补充钻孔地勘资料。 (8)现场施工踏勘信息。 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及要求。 (2)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使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坚持“科学组织、合理投入、优质安全、快速高效、不留后患”的指导思想。 (3)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4)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严禁水土流失,不破坏当地环境。 3、工程概况 天马山隧道设计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进口位于永春县达铺镇深坂村,有乡村公路可直接连接隧道进口;隧道出口位于安溪县金谷镇深洋村,有乡村公路直接连接出口,交通较为便利。为路线穿越地段内低山丘陵区而建设。隧道总体走向呈北东向弧形。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756~ZK5+457,长3701m,右线起讫桩号YK1+745~YK5+402,长3657m,属分离式特长隧道,隧道进、出口段间距小于25m,需考虑左右洞相互影响。隧道进出口都采用端墙式洞门。本隧道分别进、出口方分别由A1、A2合同段施工,合同段分段桩号为左线ZK3+903.234、右线YK3+900。 ZK1+760~ZK1+800段地表为泥夹石,隧道内地质为第四系残积砂质粘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以松散土层空隙水及及浅部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差,以渗水为主。 4、明挖暗做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方案 先对左线隧道ZK1+760~ZK1+800段两侧进行放坡开挖,边坡坡度为1:0.75,第一级边坡高度为8m,剩余为第二级边坡,平台宽度为2m,ZK1+800仰坡坡度为1:1.25,边、仰坡坡面均采用锚喷支护。为防止右线隧道侧向位移,对小净距区域采用两排φ108mm×8mm的无缝钢管注浆加固净距部分。然后进行明挖暗做部分的施工。 4.2边、仰坡施工方案 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边、仰坡稳定性,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必须对坡面进行防护,同时在仰坡外侧5米处施作截水沟用于截排地表水。 4.2.1边坡施工方案 4.2.1.1坡面施工 边坡施工应开挖一级,施工防护一级,防止因暴露时间过长或下雨造成边坡垮塌。边坡坡度为1:0.75,第一级边坡高度为8m,剩余为第二级边坡,平台宽度为2m。边坡坡面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采用Φ42×4mm的注浆小导管,单根长6m,呈梅花型布置,铺设φ6.5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0×20cm),喷射C25混凝土厚15cm。 4.2.1.2坡面排水施工 在边坡平台位置设置平台截水沟,无平台部分必须在边坡外侧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形式与平台截水沟一致;截水沟采用M7.5的浆砌排水沟,排水沟结构尺寸为60cm×60cm,壁厚及沟底为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