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的临床研究.doc

发布:2018-01-29约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的临床研究 1湘南学院临床系/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内科 湖南郴州 423043; 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湖南郴州 423043;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内科 湖南郴州 423043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9例高血压性脑溢血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均抢救无效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对症治疗后有所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严重消化道出血2例,3例肾功能及多器官衰竭,1例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迅速全面地发挥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拮抗作用,能有效地保护高血压性脑溢血患者的脑部组织,疗效良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高血压性脑溢血;疗效 引言 高血压性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为血压急剧上升引发存在病变的脑血管出现破裂出血。该病以老年患者居多,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脑脊液及血浆中beta;-内啡肽物质含量的显著上升是影响患者病情的主要因素,该物质为作用最强的中枢神经系统阿片类物质,而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对阿片激动剂所产生的作用进行逆转,因而可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我院近年来采用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9例高血压性脑溢血患者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8岁;出血部位分布为脑室部出血16例,丘脑部出血20例,脑叶部出血20 例,基底节区出血14 例,小脑部出血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高血压性脑溢血的诊断标准,同时经头部CT 检查明确诊断。患者或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研。排除标准同时存在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其他类型的严重急慢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等会对本文结果产生严重干扰的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部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接受q8~12h 的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 快速静脉输液以及降颅压和止血药物治疗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 配制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液,1 次/d,疗程为2 周。 1.3 评定指标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疗效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ge;91%;显著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达46 %~90 %;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达18% ~45 %;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lt;18 %。以评价为痊愈、显著有效及有效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人数的比例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2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