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精品.pdf

发布:2023-11-25约8.4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 壤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3 题。 1.上图中的过程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 A.③变弱 B.②变弱 C.①变强 D.④变强 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变强,②变强 B.②变弱,③变弱 C.③变强,④变强 D.⑤变弱,④变强 沙漠地区绿洲附近的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特点。右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某一绿洲附近的部分区 域。据此完成4~6 题。 4. 甲地昼夜风向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面状况 B. 降水量 C.海陆位置 D.气压差异 5.图中甲地白天近地面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夜间甲地与绿洲间热力环流的是( ) 读图,完成7~8 题。 7.最可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 ) A. 甲 B. 乙 C.丙 D.丁 8.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几内亚湾 B. 日本海 C.北海 D.东海 读沿130°W 经线太平洋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9~10 题。 9. 甲处的盐度可能是( ) A.34.3‰ B.34.4‰ C.34.5‰ D.34.7‰ 10.图中乙、丙两处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 降水量 D.蒸发量 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右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山地不同植被群 落8 月份某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据此完成第11~12 题。 11.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土壤水分 B.土壤温度 C.光照强度 D.地下生物量 12.图示时段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枯枝落叶少 B.根系发达 C.树冠茂盛 D.树干高大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 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15 题。 13.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14.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15.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 中低纬度近海 D.高纬度近海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 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 分, .. ...... ...... 不选、多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