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智能仪器可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智能仪器可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1 可靠性概述;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浴盆曲线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或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亦称故障前平均时间)MTTF。
前者用来描述可修复的仪器
后者用于描述不可修复的仪器
一般情况下,都用MTBF来表示,它与可靠率R(t)之间的关系为
;可靠性与经济性 ;二、可靠性的总体考虑 ;(二)、可靠性的分配方法 ;举例:一个系统由3个分系统组成。已知3个分系统的失效率分别为:
=0.003, =0.001, =0.004。该系统20h的可靠度规定为0.9,试利用航空无线电公司分配法进行可靠性分配。;§2 可靠性设计 ;(二)提高仪器可靠性的措施 ;并联、串联系统 ;11;◆环境设计:主要有:温度保护;冲击振动保护;电磁干扰保护;其他环境方面的保护。
◆人为因素设计:设计时人为因素考虑不周,造成日后仪器故障频频发生
◆对仪器进行可???性试验:包括:天然暴露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潮湿试验、腐蚀试验、防尘试验、机械试验(包括振动、碰撞、自由跌落与加速度试验)、雷击试验、防爆试验和电磁干扰试验等。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认真地进行规范设计
可靠的程序设计方法
程序验证技术
提高软件设计人员的素质
消除干扰
增加试运行时间 ;§3 可测试性概述;可测试性
可测试性(Testability)是指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其自身状态(如可工作,不可工作,性能下降等)和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设计特性。
可测试性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
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
可预见性(Predictability);可测试性设计
(Design For Testability — DFT)
是一种以提高产品测试性为目的的设计方法学。;二. 测试性要求;2 .定量要求
常用的测试性的定量指标有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等测试性参数。
( 1 )故障检测率( ):被测试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故障,在规定条件下,用规定的方法能够正确检测出的百分数。即
式中 N T — 在规定工作时间 T 内发生的全部故障数;
N D — 在规定条件下用规定方法正确检测出的故障数。 ;( 2 )故障隔离率( ): 被测试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已被检出的所有故障,在规定条件下,用规定的方法能够正确隔离到规定个数( N L )可更换单元以内的百分数。即
式中 N L — 在规定条件下用规定方法正确隔离到≤ L 个可更换单元的故障数;优点:
1.提高故障检测的覆盖率;
2.缩短仪器的测试时间;
3.可以对仪器进行层次化的逐级测试
4.降低仪器的维护费用。
问题
1.额外的软/硬件成本;
2.系统设计时间增加。;RAM测试设计
1 )固定模式测试
固定模式测试 RAM 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数据,写入要测试的 RAM 单元中,而后再读出加以比较,判断 RAM 工作是否可靠。对以字节编址的 RAM 单元,要写入并读出比较的数据从 00H 直到 FFH 共 256 个。
固定模式 RAM 自检程序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每次写入要自检 RAM 区的每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都是相同的,因此, RAM 的连桥故障将难以发现。同时,这种自检程序的执行时间较长。;RAM测试设计
2 ) 游动模式自检
这种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这种自检程序执行时间过长。 ;A/D,D/A测试;思考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