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车间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docx

发布:2025-04-03约4.4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车间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车间内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立即()。

A.用水灭火

B.切断电源

C.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B。解析:水是导体,用水灭火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A选项错误;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分,也可能导致触电,C选项错误;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和火势蔓延,所以选B。

2.进入车间必须正确佩戴()。

A.安全帽

B.护目镜

C.口罩

答案:A。解析:安全帽能有效保护头部免受物体打击等伤害,进入车间作业有物体坠落等风险,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A正确;护目镜在进行特定有飞溅物等操作时才需佩戴,不是进入车间就必须佩戴,B错误;口罩不是进入车间必须的通用防护用品,C错误。

3.车间内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应定期进行测量,一般()至少测量一次。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年

答案:B。解析:为确保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其绝缘电阻一般每季度至少测量一次,及时发现绝缘问题,防止触电事故,所以选B。

4.操作旋转设备时,严禁()。

A.戴手套

B.穿工作服

C.戴护目镜

答案:A。解析:旋转设备运转时,手套可能会被卷入设备中,导致手部受伤,所以操作旋转设备时严禁戴手套,A正确;穿工作服和戴护目镜是正确的防护措施,B、C错误。

5.车间内的安全通道应保持()。

A.畅通无阻

B.堆放少量物品

C.随意停放车辆

答案:A。解析:安全通道是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堆放物品或随意停放车辆会阻碍疏散,A正确,B、C错误。

6.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以上(含)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A.2m

B.3m

C.5m

答案:A。解析:根据相关规定,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所以选A。

7.车间内的噪声超过()dB(A)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

A.80

B.85

C.90

答案:B。解析:当车间内噪声超过85dB(A)时,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所以选B。

8.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在()区域时,表示压力正常,可以使用。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答案:B。解析: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在绿色区域表示压力正常,可以正常使用;红色区域表示压力不足,不能正常使用;黄色区域表示压力过高,有危险,所以选B。

9.车间内发生火灾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逃生。

A.乘坐电梯逃生

B.向光亮处逃生

C.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

答案:C。解析:火灾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因断电等故障无法运行,且电梯井易形成烟囱效应,导致人员被困,A错误;光亮处可能是火势较大的地方,向光亮处逃生会很危险,B错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烟雾中的有害气体,低姿前行能减少吸入烟雾,是正确的逃生方法,C正确。

10.安全色中,()表示禁止、停止。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答案:A。解析:红色表示禁止、停止;黄色表示警告、注意;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所以选A。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及解析: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强调安全在生产中的首要地位;“预防为主”要求将事故预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综合治理”则强调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全面管理。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答案及解析:接地或接零保护能在电气设备漏电时,将电流引入大地,防止人员触电,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

3.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经批准后方可动火。

答案及解析:办理动火许可证可以确保动火作业符合安全要求,对动火作业的时间、地点、措施等进行审核和确认,防止火灾等事故发生。

4.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

答案及解析:禁止标志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

5.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装置),以防止人员接触危险部位。

答案及解析:防护装置可以阻挡人员与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接触,如旋转部件、传动链条等,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顺序是(先疏散着火层)、(再疏散着火层上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