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实务精华知识点总结.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掌握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 沉降观测
1) 普通建筑:基础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后
2) 大型、高层: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
2. 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1) 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极坐标法
2) 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角度前方交会
3) 不超过测距尺长度——距离交会法
掌握机械施工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技术
推土机:深度1.5m
铲运机: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
正铲挖土机: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反铲挖土机: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抓铲挖土机: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掌握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1. 已考查内容:
11 案例:基坑支护降水方案选择。降排地下水的用途
10 案例: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选型依据。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09 案例:
基坑坍塌的原因:开挖坡度不够、降排水不力、顶部堆载、开挖次序和方法不当。
基坑支护检查项目
避免基坑支护坍塌的措施
2. 排桩、地下连续墙(一、二、三级):
1) 桩径、墙厚≥600mm,冠梁高度≥400mm 、强度C20
2) 锚杆自由段≥5m,锚固段≥4m ,自由段、锚固段、外露长度,锚杆上下
≥2m,水平≥1.5m,上覆土≥4m ,15-25 度<45 度
3. 水泥土桩墙深度<6m,逆作拱墙<12m,二、三级
4. 深基坑土方开挖
1) 放坡、中心岛、盆式、逆作法挖土
2)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3) 防止土体回弹变形: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地基浸水。井点降水正常进行,
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
4) 分层、分块、均衡、对称开挖
5. 基坑监控: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
地下水位
6. 地下水控制方法: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回灌
1
1) 集水明排<5m
2) 真空、喷射井点(深度>6m):0.1—20m/d,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
3) 管井:渗透系数大1—200m/d,碎石土
4) 截水: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5) 回灌
6) 承压水:采用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
7. 土方回填检查内容:
1) 回填土材料
2) 排水措施、填筑厚度、含水量、压实程序
3) 每层回填土的质量
4) 填方: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
8. 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含水率、土料、碾压能量不够密实度降低
基坑验槽
1.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 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负责人到场
2) 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3) 详勘报告
4) 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
2. 基坑(槽)开挖后,应检验下列内容:
1) 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边坡稳定
2) 土质、地下水
3) 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法检查软弱土下卧层
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3. 验槽方法:观察法为主、钎探法
钢筋工程
11 案例:钢筋检验。钢筋加工冷拉
1. 钢筋连接:
1) 焊接、机械、绑扎
2) 动力荷载:不宜采用焊接,不能采用绑扎(轴心受拉),机械不大于50%
3) 机械最小16mm
4) 受拉>28mm,受压>32mm 不宜采用绑扎,宜采用焊接、机械
5) 接头受力最小,不宜设置两个,末端至起弯点不小于10d,相互错开
6) 接头面积:35d 范围机械、焊接不宜>50% 。1.3l 范围绑扎梁板墙不宜>
25%,柱不宜>50%
2. 钢筋安装
1) 柱:梁筋在柱筋内侧、弯钩与模板成45 度
2
2) 墙:垂直段不超过4m(d ≤12mm)、6m,水平不超过8m
3) 梁、板:四周两行相交点扎牢,中间交错扎,双向主筋全扎。注意上部负
筋。交叉处:板筋、次梁、主筋(独立柱基础短上)。梁顶主筋净距30mm
4) 基础:保护层>40mm 和70mm(无垫层)
3. 钢筋代换: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设计同意
模板工程
1. 强度、刚度、稳定性。起拱1/1000—3/1000
2. 拆模混凝土强度:板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