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精品)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概念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病情重,病死率高。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临床常被误诊为后者。;二、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水果、奶类、土壤、黄蜂窝、鸟类的粪便中。鸽子饲养者患新型隐球菌感染要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该病原体的CNS感染可单;独发生,但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类肉瘤病(sarciodosis)、结核病、糖尿病、肾病和红斑狼疮等。感染的最初部位是皮肤和粘膜,常经上呼吸道侵入体内。;三、病理
肉眼脑膜呈广泛性增厚,脑膜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脑回变平,脑沟和脑池肉芽肿、结节和脓肿,蛛网膜下腔内有胶样渗出物,脑室扩大。镜下脑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可见的隐球菌菌体,脑实质局部很少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
(一)病程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二)临床表现
早期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呈急性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明显的脑膜刺激征,颈强及Kernig征阳性;少数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衰退、意识模糊和痫性发作等。;偶因较大肉芽肿引起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如视乳头水肿及后期视神经萎缩;蛛网膜粘连常累及听神经、面神经和动眼神经等;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三)本病常呈进行性加重。
(四)预后
未经治疗者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病人预后不良,极个别可自愈。;五、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脑脊液有轻度或中度淋巴细胞增多,多为(10~500)×l06/L,常达1000×106/L,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减少(其含量通常在15~35mg/dl)。;离心沉淀CSF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脑脊液细胞常规MGG染色可发现隐球菌。病人的尿液、血、粪便、唾液和骨髓也可进行隐球菌培养,通常2~4天,最迟10天可有隐菌的菌落出现。;(二)头颅CT和MRI
帮助诊断较大的肉芽肿病灶或软化坏死灶,发现梗阻性脑积水等。
(三)肺部X线检查
多数可有肺门淋巴结病、斑片样或粟粒样浸润、空洞或胸膜渗出等异常,类似结核病灶、肺炎样改变或肺部占位样病灶。;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史;
2、慢性隐袭病程;
3、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4、脑脊液中发现隐球菌。;(二)鉴别诊断
本病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结果非常相似,临床容易误诊,通过脑脊液病原体检查鉴别。;七、治疗
(一)抗真菌治疗
1、两性霉素B:目前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
2、氟康唑(Fluconazole):口服吸收良好,血及脑脊液中药浓度高,对隐球菌脑膜炎有特效,;每日200~400mg,每日1次口服,5~10天可达稳态血浓度,疗效一般6~12个月;副作用为恶心、腹痛、腹泻、胃肠胀气及皮疹等;或用依曲康唑(itraconazole)200mg,2次/d,餐时口服。;3、5-氟胞嘧啶(flucytosine,5-FC):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强疗效,单用疗效差,易产生耐受性。;(二)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剂,脑积水者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因病程较长,病情重,机体慢性消耗很大,注意全身营养、全面护理、防治肺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