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Vi编辑器与gdb基本命令..doc

发布:2017-01-08约2.7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i编辑器与gdb基本命令 Vi编辑器 按Esc键 进入指令模式 :q退出 :wq 保存退出 :w 保存 按i、a、r键进入编辑模式 K 、j 、h、 l 、上、下、左、右 :光标移动命令 Ng:跳转至第n行命令 Ctrl+g:光标所在行数和列数报告 W、b:使光标向前或向后跳过一个单词 Cw 、dw :改变或删除光标处单词 c用于改变 D用于删除 X、d$、dd:删除一个字符 删除光标处到行尾字符 删除整行 /string 、string:从光标处向后或向前查找相应字符串命令 Yy、p:复制一行至剪贴板 取出剪贴板中的内容 编辑命令 光标命令 状态命令 文件命令 Gcc 编译器 Gcc –v :查看gcc的版本号 Gcc 文件名 :编译成点out文件 ./ 点out文件 :执行点Out文件 Gcc -c源文件 :编译成点o文件 Gcc -o 输出文件名 源文件 :编译生成指定文件名 Makefile文件的编写 test:prog.o code.o 目标文件 及依赖文件 gcc –o test prog.o code.o 编译规则 ?prog.o:prog.c prog.h code.h 目标文件 及依赖文件 gcc –c prog.c –o prog.o 编译规则 ?code.o:code.c code.h 目标文件 及依赖文件 gcc –c code.c –o code.o 编译规则 ?clean:目标文件 清除所有点O文件 rm –f *.o 编译规则 用变量替换后的格式 OBJS=prog.o code.o CC=gcc ? test:${ OBJS } ${ CC } –o test ${ OBJS } prog.o:prog.c prog.h code.h ${ CC } –c prog.c –o prog.o code.o:code.c code.h ${ CC } –c code.c –o code.o ? clean: rm –f *.o gdb基本命令 gdb filename:调试文件 1)file命令:装入想要调试的可执行文件。 2)cd命令:改变工作目录。 3)pwd命令:返回当前工作日录。 4)run命令:执行当前被调试的程序。 5)kill命令:停止正在调试的应用程序。 6)list命令:列出正在调试的应用程序的源代码。 7)break命令:设置断点。 8)Tbreak命令;设置临时断点。它的语法与break相同。区别在于用tbreak设置的断点执行一次之后立即消失。 9)watch命令:设置监视点,监视表达式的变化。 10)awatch命令:设置读写监视点。当要监视的表达式被读或写时将应用程序挂起。它的语法与watch命令相同。 11)rwatch命令:设置读监视点,当监视表达式被读时将程序挂起,等侍调试。此命令的语法与watch相同。 12)next命令:执行下一条源代码,但是不进入函数内部。也就是说,将一条函数调用作为一条语句执行。执行这个命令的前提是已经run,开始了代码的执行。 13)step命令:执行下一条源代码,进入函数内部。如果调用了某个函数,会跳到函数所在的代码中等候一步步执行。执行这个命令的前提是已经用run开始执行代码。 14)display命令:在应用程序每次停止运行时显示表达式的值。 15)info break命令:显示当前断点列表,包括每个断点到达的次数。 16)info files命令:显示调试文件的信息。 17)info func命令:显示所有的函数名。 18)info local命令:显示当前函数的所有局部变量的信息。 19)info prog命令:显示调试程序的执行状态。 20)print命令;显示表达式或变量的值。 21)delete命令:删除断点。指定一个断点号码,则删除指定断点。不指定参数则删除所有的断点。 22)Shell命令:执行Linux Shell命令。 23)make命令:不退出gdb而重新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24)Quit命令:退出gdb。 命 令 功 能 [N]x (Expurgate)删除从光标位置开始的连续N个字符(并复制到编辑缓冲区) [N]dd (Delete)删除从光标位置开始的连续N行(并复制到编辑缓冲区) [N]yy (Yank)复制从光标位置开始的连续N行到编辑缓冲区 p (Put)从编辑缓冲区复制文本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