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兰大《护理心理学》16秋平时作业3.doc

发布:2018-10-13约1.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兰州兰大《护理心理学》16秋平时作业3 一、单选(共 25 道,共 100 分。) 1. 在考试中采用概念型选择题,从记忆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 题1. 再认 题2. 识记 题3. 迁移 题4. 回忆 标准解: 2. 强调环境刺激导致个体习得性生理心理反应产生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题1. 心理生理学理论 题2. 学习理论 题3. 心理动力理论 题4. 人本主义理论 标准解: 3. 个性形成的标志是 题1. 智力发育正常 题2. 人际关系和谐 题3.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化 题4. 适应环境和情绪稳定 标准解: 4. 精神分析疗法中,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 : 题1. 发泄 题2. 自由联想 题3. 了解潜意识 题4. 解释 标准解: 5. 下列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关系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题1. 不良心理反应和应付方式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题2. 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脾气暴躁不是癌症病人的行为特点 题3. 癌症病人常常有意识疏泄自己的情绪来减轻紧张和痛苦 题4. 突然得知患癌消息的病人情绪反应强烈,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标准解: 6. 护患关系的特点是 题1. 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健康为目的 题2. 是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题3. 以患者为中心 题4. 以上均是 标准解: 7. 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题1. 情绪焦虑程度 题2. 累计LU的值 题3. 心身疾病发生率 题4.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标准解: 8.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题1. 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题2. 发挥个人的潜能 题3. 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题4.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标准解: 9. 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包括 题1. 个人经验 题2. 认知者的性格特点 题3. 认知者的个人需要 题4. 以上都是 标准解: 10. 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题1. 认知改变 题2. 情绪反应 题3. 个性改变 题4.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标准解: 11.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 题1.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题2.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题3.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题4. 公认的有害事件 标准解: 12. 患病后产生的焦虑心理,属于 题1. 生理反应 题2. 情绪反应 题3. 行为反应 题4. 心身反应 标准解: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 题1. 注意 题2. 潜抑 题3. 行动 题4. 泛化 标准解: 14. 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 题1. 美国 题2. 欧洲 题3. 中国 题4. WHO 标准解: 15. 病人情绪反应的主要特征是 题1. 情绪表现明显,不稳定 题2. 心境不佳,情绪不稳定 题3. 情绪表现不足,情绪难控制 题4. 心境不佳,情绪表现不足 标准解: 16. 一般认为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B型行为高,最接近的比值是:( ) 题1. 1:1 题2. 2:1 题3. 3:1 题4. 4:1 标准解: 17. 松弛疗法一般不包括: 题1. 对照法 题2. 直接法 题3. 穴位法 题4. 静默法 标准解: 18. 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题1. 生活事件的性质 题2. 个性特征 题3. 社会支持 题4. 以上均是 标准解: 19. 药物治疗的作用表现为 题1. 生理效应 题2. 心理效应 题3. 社会效应 题4. 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标准解: 20. 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供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护理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题1. 测验法 题2. 问卷法 题3. 座谈法 题4. 以上都对 标准解: 21. 强调潜意识心理冲突、个体心理特征产生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题1. 心理生理学理论 题2. 学习理论 题3. 心理动力理论 题4. 人本主义理论 标准解: 22. 钢琴演奏家能手、眼、脚并用,弹好一首乐曲这是 题1. 注意的稳定性 题2. 注意的转移 题3. 注意的分散 题4. 注意的分配 标准解: 23. 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 题1. 错觉 题2. 幻觉 题3. 感知综合障碍 题4. 幻想 标准解: 24. 精神分析把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能被带到意识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题1. 超意识 题2. 回忆催眠 题3. 前意识 题4. 唤醒 标准解: 25. 常出现在治疗中后期的角色适应不良现象是: 题1. 角色行为缺如 题2. 角色行为恐惧 题3. 角色行为冲突 题4. 角色行为强化 标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