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开关电源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参数设计要求
输入功率:Po=60w
目标效率:η=88%
功率因数:PF=0.98
输出电流:0.8A 输出电压:75V
二、输入通道
(1)保险丝
保险丝电流容量IFUSE可按后级输入最大有效值的2~3倍选取,即
可以选择2A或者3A
(2)、压敏电阻VR1、VR2的计算
压敏电阻标称误差为α=10%,老化系数β=0.9,则有
取标准值为470V,这里选择7D471K
(3)X安规电容的选择
跨接在L~N之间的两个X安规电容取CX1=CX2=0.068μF,由于总的电容量大于0.1μF,所以要并上泄放电阻R=R1+R2=100K
(4)Y安规电容的选择
要求对大地漏电路Ileak不超过0.25mA,则有
可以选取CY1=CY2=2.2nF
(5)EMI滤波电路
为避免可能产生的LC振荡现象,R21、R22阻值一般在3.3 KΩ~10 KΩ之间,
在这里选择R21=R22=5.1KΩ
电感量为
(6)整流二极管
平均电流
秒冲电流
整流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VR=Uinmax=375V
整流二极管耐压VBR=(1.5~2.5) VR=562.5~937.5V
三、输入电压:
市电频率 f 50 Hz 最小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 Uacmin 90 V 最大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 Uacmax 265 V 得
UINMIN=Uacmin=90V
PIN=Po/η
则有最小输入电容C1=105.2μF,取标准值120μF所以得
变换器最小输入电压 UINMIN= 90 V 变换器最大输入电压 UINMAX 374.77 V 输入滤波电容 C1 120 μF 额定输出电流 Io 0.8 A 输出电压 Uo 75 V 输出纹波电压 △Uo 200 mV 输出功率 Po 60 W 目标效率 η 0.88 四、确定反射电压
(1)使用600V耐压,耐压留30V余量,得TVS管耐压UZ:
UZ=600-30-1.414Uacmax=200V
取UZ=kUor,k=2.16得
Uor=92.59
(2)占空比
最大占空比:
最小占空比:
开关耐压 BVds 600 V 漏感吸收钳位电压 Uz/Uclamp 200 V 钳位电压/反射电压 k 2.16 反射电压 Uor 92.59 V 最大占空比 Dmax 0.539 最小占空比 Dmin 0.219 五、计算n值
开关频率 fsw 150 KHz 电流纹波比 γ 1
(1)、匝数比n:
(2)、 整流二极管耐压V(BR)
(3)、整流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
整流二极管压降 UD 0.9 V 匝比 n 1.220 整流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 UD(max) 382.38V V 整流二极管耐压 V(BR) 458.85 V 六、初级绕线的选取
(1)、 初级侧电感斜坡中心电流ILP
(2)、初级侧电感峰值电流ILPK
(3)、开关管电流容量Ids: 开关电流容量一般3-4倍电感峰值电流
在这里,开关管Q2选择电流容量为12A,耐压为600V的功率MOS管
(4)初级绕组电流有效值
(5)2倍趋肤效应深度
(6)初级绕线直径
电流密度J=4.5A/mm2,股数m=4,则有
可以用单股直径为0.280mm、外皮直径为0.329mm的漆包线绕制
初级侧电感斜坡中心电流 ILP 1.422 A 初级侧电感峰值电流 ILPK 2.133 A 股数、 m 4 开关管电流容量 Ids 7 A 2倍趋肤效应深度 2△ 0.382 mm 电流密度 J 4.5 A/mm2 初级绕组电流有效值 ILPrms 1.087 A 初级绕线直径 d 0.280 mm
七、次级绕线的选取
(1)次级侧电感斜坡电流中心值
(2)次级侧电感电流峰值
(3)次级整流二极管最大平均工作电流
(4)次级绕组电流有效值
(5)次级绕线直径
电流密度J=4.5A/mm2,股数m=4,则有
可以用单股直径为0.350mm、外皮直径为0.406mm的漆包线绕制
(6)由于次级侧电感电流峰值 ,有效值因此可以选择300V/6A超快恢复二极管
次级侧电感斜坡电流中心值 ILS 1.735 A 次级侧电感电流峰值 ILSK 2.603 A 次级整流二极管最大平均工作电流 IF 6 A 次级绕组电流有效值 ILSrms 1.596 A 股数 m 4 次级绕线直径 d 0.35 mm 次级整流二极管 D4、D5 300V/6A
八、初、次绕组匝数的计算
(1)、计算最长导通时间,Dmax=0.539
(2)、计算伏秒积
导通电压:Uon= UINMIN-USW=90V(由于初级侧电流不大,可以忽略MOS管的导通电压USW)
伏秒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