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pptx

发布:2017-05-13约7.04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42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排查 基础知识;?;措施;结果;易错提醒;苏俄(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形成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3.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进入停滞时期。 4.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转向政治领域,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细讲 核心考点;1.图片证史——赫鲁晓夫心中的社会主义;2.史料探史——勃列日涅夫与戈尔巴乔夫心中的社会主义 史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史料二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探究 你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句话的含义?;3.归纳总结——三维角度理解苏联经济改革 (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带来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4.方法总结——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对象:斯大林模式。 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四点措施:扩大自主权、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承认市场调节、实行政治“民主化”。;精练 高考模拟;1.(2015·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B项正确。 此时,苏联的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故A项错误。 “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峙,科技交流受到很大影响,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与科研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4·福建高考)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因此选D项。 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故排除A、B两项; C项“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排除。 答案 D;3.(2013·全国Ⅰ高考)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体制确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缓慢,而1952年的苏共十九大却认为粮食产量增加并解决了谷物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对斯大林体制的曲意维护,故排除A项,D项为正确答案。 B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苏联农业改革开始于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C项说法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