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材料.pptx

发布:2017-05-13约2.9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模式;第一阶段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也就是社会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和初显成效的阶段,其特征是自由主义思潮在秩序政策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其特点是走上了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模式又开始推行“多一点市场、少一点国家”的经济政策,并由此进入由政府全面干预转向减少干预和放松管制的新阶段。;社会市场经济;德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纵观德国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从自由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到凯恩斯主义的制度化和普遍化,再到新自由主义的回潮乃至第三条道路的确立,该模式的经济社会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革新。但不论如何发展,其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则基本不变: (一)、坚持自由竞争原则,在市场调节无效时,借助国家力量干预。确立“完全竞争”秩序。 (二)、注重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的公正平等,企业内部实行“共同决策制”,雇员享有共决权。 (三)、企业融资主渠道是银行,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且同企业保持着“紧密性关系”。;德国模式的“利弊得失” 德国模式在欧洲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二战以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借助这一模式度过了一个发展黄金期,实现了持续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局面;在“二战”后的50年中,为联邦德国带来了持续的富裕和繁荣。 一、德国模式的可取之处(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1、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坚持市场自由原则同社会公平原则相结合,能做到自由、效率和社会秩序三者和谐统一,对稳定经济政策大有益处。 2、德国模式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长期利益,而不是股东的眼前利益,公司经营更多的是为雇员而不是为股东谋取利益,并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高。;3、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 4、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共同决策制”,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了雇员的地位和劳动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间接或直接地提高了企业效率,监事会决策能得到迅速执行,同时也避免了因失业而引起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动荡。 5、德国模式通过国家的力量,构架了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一生都有生活保障,特别使雇员及社会弱者得到很大的照顾,兼顾了社会公平,防止了中低收入者负担过重、贫富差距拉大的弊端,有利于保证社会和谐协调发展。;二、德国模式的弊端 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模式开始显现问题,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特别是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较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造成劳动力成本过高和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2、德国的高福利制度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一,高福利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其二,高福利使失业者悠闲自在、高枕无忧,在实践中产生了“奖懒罚勤”的消极社会效果。其三,高税收又使企业和工作者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不利于发挥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激发就业积极性。更严重的是高税收使工资附加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昂贵,产品在全球化大潮中失去竞争力。此外,高税率使居民可支配收人减少,造成内需低迷,影响扩大生产和提高就业。 3、日益加重的赋税压抑了人们工作和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4、职工共同决策制度也有其弊端:其一,监管会规模较大,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决策时往往要瞻前顾后,兼顾各方利益要求,决策过程较长。其二,公司经营战略保守。职工代表是很明显的风险厌恶者,因为职工已经将其所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了公司。其三,卸任的公司总经理大部分成为监事会成员,监事会与管委会之间过于密切的联系对监事会的权力行使有一定负面影响。其四,使德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往往为避开职工共同决策制度的适用,而选择在德国以外的国家登记注册,这样,造成德国企业大量外迁,失业人口增加。;日本模式;日本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战以来,日本市场经济从统制型转到政府主导型,在政府规制的调控作用下创造了经济奇迹。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又开始放松规制,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但不论如何发展变化,日本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则基本不变。作为东方国家,日本模式显示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重要特征: 1、持自由竞争原则,强调政府的“主导”或“导向”作用。 2、职工持股,股份分散,法人成为股东且相互持股。 3、强调劳资协调,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公会制。 4、企业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筹集资金,主银行在公司治理中起主导作用。;日本模式的利弊得失: 二战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