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部分苹果梨白粉锈与黑星.ppt

发布:2018-06-13约6.04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播与侵染 子囊孢子可随上升气流传播,传播距离相对较远,其侵染形成的病斑,在梨园中随机分布;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距离较近(10-30m)。 直接侵入,菌丝主要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扩展,并不侵入叶肉细胞 潜育期较长(13-35d),受寄主抗病性、温度和湿度影响大。 发病条件: 梨黑星病发生和流行取决于寄主抗病性和降雨 品种抗病性: 感病:鸭梨、京白梨、黄县长把、莱阳茌梨 中感:雪花梨、酥梨 高抗:日本梨,大香水、秋子梨 免疫:西洋梨 个体发育阶段抗病性 叶片:10d龄前高感,40d龄后明显抗病 果实:幼果感病,6-8月份抗性强,9月份下降, 接近成熟期的果实高度感病 气候条件:降雨 降雨:降雨是孢子释放、传播和侵染的必要条件;降雨、大雾促进病斑显症与产孢。有“雾病”之称。一般来说,超过2mm的降雨才能传播病菌孢子,使叶面结露6h以上的降雨才能使分生孢子完成侵染 周年发病动态 4、5月份:叶、果感病,该期的降雨次数,每次降雨的持续时间长,决定了初侵染的数量,也决定了侵染菌源的数量;5月份,如果病叶率达到或超过1%,黑星病将大发生 6月份:如果田间菌源量大(>1%),多雨,则6月下-7月中,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如果前期干旱,初侵染菌源于6月份侵染,为后期发病积累菌源 9月:果实高度感病,该期的降雨可导到采收前果实大量发病 侵染预测 春季根据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期间的温度预测病原菌的侵染量 苹果黑星病 病菌主要以未成熟的假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苹果花期前后大量释放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潜育期8-15d,有多次再侵染,6-7月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 3. 锈病 初侵染来源:以多年生菌丝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病组织内越冬,春天冬孢角遇雨萌发,产生担孢子进行初侵染 传播与侵染:随气流传播,距离不超过km。担孢子产生芽管直接侵入 潜育期:6-11天,无再侵染 周年动态:主要侵染期为4-5月份;叶片和果实25日龄后不再感病;冬孢子角经2-3次降雨后,全部萌发,侵染后10-20d形成性子器,进行交配;25d后开始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7-8月份锈孢子侵染柏树 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与梨园周围,尤其1.5-3.5km范围内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有关 气候条件:与春季尤其是4月中下旬和5上中旬的降雨次数和降雨持续时间有关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程度有明显差异,鸭梨、慈梨、雪梨等感病;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比较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品种品系表现抗病 生育期:20日龄内的叶片、果实感病 五、病害控制 1. 白粉病 加强栽培管理 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至重要 (2) 清除病源 对于苹果白粉病,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复剪剪除新发病梢 对于梨白粉病,秋后彻底清除果园地面落叶 (3) 药剂防治 对于苹果白粉病,花前(中心花露红)和花后各喷1次,之后酌情用药1-3次 2. 梨黑星病 防治策略:强调预防;抓两个环节:清除菌源,药剂防治 果园卫生:清除落叶,果园翻耕;摘除病叶果;芽萌动期喷药 生长期用药防治:3个防治关健时期:从初花至落花后的45d内;果实采收前的30-45d内;6月份,尤其是麦收前。从初花至落花后的45d内:根椐侵染预测,于侵染后使用内吸治疗剂;如果不能预测,每7-15d用药1次;梨黑星现的潜育期为20d左右,病菌侵染后15d内用内吸治疗剂,都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6月份:尤其麦收前,必须进行药剂防治,以保护剂为主 7-8月份:结合其它病害防治,每7-15d用药一次药,保护剂与内吸剂交替使用 果实采收前:果实采收前的30天内,不能使用化学药剂 推广套袋技术, 阻断病菌侵染 有效药剂 内吸治疗剂:40%福星,10%世高,12.5%特谱唑,12.5腈菌唑、40%博舒 保护剂:80%超邦生,80%大生M45,80%喷克,62.25%仙生;药害轻。70%代森锰锌,50%退菌特,50%代森铵;有药害。铜制剂: 波尔多液(1:2:200) ,绿得保,绿乳铜,高铜; 药害重 其它: 石硫合剂(1-3波美度),5-10%硫酸铵 3. 锈病 控制策略:控制初侵染来源,防止担孢子侵染梨树清除转主寄主:5km内没有柏树,完不成侵染循环 控制转主寄主上的病原:剪除冬孢子角;喷布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 药剂防治:根据测报喷药:展叶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