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的测定 - 副本.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三 陶瓷材料的介电温度特性的测定
高介电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因其在电气电子、IT、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一直是各国科学材料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对于材料的介电的测试与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和科研技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介电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介电常数的基本知识。
(2)学会陶瓷材料电极的制备方法。
(3)掌握测量材料的介电温谱的方法。
(4)掌握高介电材料的介电性质和温度及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介电常数的测量原理
ABESd+σ-σ图3.1 平行板电容器简易图如图3.1所示,一面积为S、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其电容为
A
B
E
S
d
+σ
-σ
图3.1 平行板电容器简易图
极板上的电荷为:
(3.1)
撤去电源,维持极板上Q不变;并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电介质。则实验测得
(3.2)
充满电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 ] (3.3)
-- 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 -- 真空电容率; -- 电介质的电容率。
由于,,则
(3.4)
充满电介质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强度为原来的1/εr倍。电容器的电容不仅依赖于电容器的形状,还与极板间电介质的电容率有关。
因此,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电容率.。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
极板间的电压越大,电场强度越大。当电场强度增大到某一最大值Eb时,电介质分子发生电离,从而使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这时电介质被击穿。电介质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Eb,称为电介质的击穿场度。
(3.5)
在外加电压下,电介质中一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现象,称为介质损耗。一般来说,电介质都有微弱的导电性,因产生漏电流而引起的能量损耗是较小的。主要的介质损耗是高频交变电压作用下,高频外电场使电介质反复极化的过程中发生的。频率越高,发热越显著。如果剧烈发热,将使电介质丧失绝缘性能并引起破坏。
在交流电场下,介电常数表示成虚数形式:
(3.6)
我们把介电常数虚数部分和实数部分的比值定义为介电损耗因子(dissipation loss factor)。
(3.7)
大多数陶瓷材料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因子,这是由于它的高绝缘性能阻止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损耗。
2.钛酸钡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质
BaTiO3陶瓷是具有最高室温介电常数的简单化合物,在室温具有四方结构(tetragonal),属于ABO3型钙钛矿(perovskite)结构。图3.2为理想的立方钙钛矿结构。图3.2(a)为一个BaTiO3晶胞,B位的Ti4+离子由6个O2-离子包围,组成TiO6正八面体;图3.2(b)显示出TiO6八面体的重复排列构成钙钛矿结构的骨架。可以认为A位的Ba2+离子位于骨架的间隙位置。
(b)
(b)
(a)
A B O
Ba Ti O
图3.2 理想的立方钙钛矿结构。
BaTiO3陶瓷随温度的变化经过三种相变:一般在125 ℃以上是立方相(cubic),可由图3.2表示;125 ℃至-7 ℃之间为四方相(tetragonal);-7 ℃至-90 ℃之间为正交相(orthorhombic);-90 ℃以下为菱方相(rhombohedral)。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有轻微几度的差别(相变的迟滞效应)。对于室温的四方BaTiO3陶瓷
图3.3 BaTiO3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式中TC为距离温度,T0为居里-外斯温度。εr-100cubic
图3.3 BaTiO3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式中TC为距离温度,T0为居里-外斯温度。
εr
-100
cubic
tetragonal
rhombohedral
orthorhombic
T (℃)
-50
0
50
100
150
1000
2000
3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