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世界古代史 2016年中考备考资料之一 上古时期 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早期代表——南方古猿) 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名称、成因、划分依据) 母系、父系氏族社会(成因、特点、传说) ⑴日本大化改新(内容) ⑵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⑶封建等级制度(查利马特改革) ⑷罗马教廷地位(丕平献土) ⑸封建城市兴起的意义(琅城起义) ⑹拜占庭衰因(君士坦丁堡陷落) 中古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古埃及:金字塔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种姓制度 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古希腊:①西方文明发源地 ②雅典民主政治 ⑹古罗马: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亚非文明 欧洲文明 封建社会 亚洲 欧洲 世界古代史 文明的冲撞和融合 ⑴希波战争 ⑵ 亚历山大东征 ⑶ 罗马征服东地中海 ⑷ 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⑸ 马可波罗东游 科技与思想文化成就 ⑴文字: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⑵ 文学:《荷马史诗》 《俄狄浦斯王》 《一千零一夜》 ⑶ 科学:阿基米德 ⑷ 建筑:巴黎圣母院 麦加清真寺 ⑸ 宗教: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史前时期的人类 、人类的起源 进化过程:攀树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晚期智人)→现代人(三大人种) 早期人类代表:南方古猿(非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名称: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成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的长期作用。 划分依据:按肤色、发型、眼型等体貌特征。 三、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成因: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 特点:①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 ②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 传说: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说明母权制下妇女地位崇高) 四、父系氏族社会 1、成因:生产力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 2、特点: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以及他的男性子孙的后代组成,子孙皆归属父亲,财产按父系继承。 3、传说:厄瑞斯特的故事(说明父权的增长、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 涉及的主要观点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创造了人。 生产力的发展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根本原因 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导致氏族制度瓦解,国家产生。 “史前时期”之“史”指人类文明史,即从奴隶社会开始的阶级社会历史。“史前时期指原始社会时期。 文明 古国 发源地 产生时间 文明象征 古代 埃及 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前3100年 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古代 巴比伦 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前18世纪 《汉漠拉比法典》 是现存的古代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 印度 亚洲南部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前2500年 种姓制度 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代 中国 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 前2070年 甲骨文;青铜器;天文、历法、医学等 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 自然地理环境 上述大河都位于北纬30度左右,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 文明特点 都表现出鲜明的农业文明特点 上古亚非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维护统一的奴隶制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实质: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 史学价值: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和古代西亚奴隶制社会最珍贵的史料。 法典成为古代西亚文明象征的原因:①法典的完备性,此法典是一部成文法,由序言、条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一个整体性文献。②法典内容的丰富性。法典条款200余条,多角度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文明状况和社会生活达到的水平。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 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 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概念释义 “上古”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金字塔和《汉谟拉比法典》等是东方文明古国标志性的文明成果 种姓制度是以血统划分的一种等级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于阶级制度 “大河”特指亚非大陆孕育了古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