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 要]大庆市湿地作为重要的资源对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有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还存在缺少相应的湿地补偿机制,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监督主体单一,行政管理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湿地补偿机制和湿地管理各项体制,完善湿地生态建设环境监督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大庆;湿地;生态建设;行政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070-03
一、大庆市湿地基本情况及湿地生态建设现状
(一)大庆市湿地基本状况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形成了广阔的湿地。大庆市湿地总面积约120万hm2,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面积大,大庆市湿地面积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4.95%,接近1/20,是大庆市土地面积的60%左右;二是大庆市湿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发育非常成熟,除近海以及海岸湿地外,其他种类的湿地都有分布;三是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内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保护级别
(二)大庆市湿地法律保护情况
目前,我国在湿地生态的建设方面没有专门的立法,多数法律针对湿地各个要素进行独立立法。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管理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2013年5月国家林业局颁布了《湿地生态保护管理规定》。由于黑龙江省占有重要的湿地资源优势,并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代表性,黑龙江省颁布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其中规定黑龙江省林业厅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市、县分别负责各区域的湿地生态建设保护工作,在条例中也明确对湿地的人为破坏活动进行了明令禁止。与此同时,建立起湿地保护区及湿地保护机构,对吸纳的资金进行管理等
(三)大庆市湿地生态开发情况
2008年6月在大庆市政府的推动下举行了大庆市首个“中国(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并且推出了百湖揽胜、龙凤观鸟、鱼湖赏莲、黎明夜色、碧湖泛舟、??奈探幽、连湖度假、湿地人家、松嫩访古、铁人故里十个主题景区。不仅如此,在大庆市各区也建成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开发。湿地自然景区的开发形成了以湿地为主的旅游业发展,同时,湿地旅游与温泉资源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旅游特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湿地旅游收入从2003年的6.7亿上升到2012年的38.2亿。大庆市政府也积极打造新兴绿色城市,湿地的开发为城市发展带来美学价值,为城市绿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大庆市湿地生态产业开发情况
湿地生态产业开发是指湿地在保护和改善的情况下,将湿地的各个产业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工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湿地中涉及到的农、林、木、副、渔产业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大庆市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严重依赖石油资源,这就导致了其面临资源不足,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湿地生态产业的发展为大庆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目前,大庆市湿地生态开发项目有鱼塘开发、湿地旅游、芦苇和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的总产量达1亿公斤以上。芦苇面积达到10.5hm2,成为重要的造纸原料。林业的发展为大庆市城市建设提供了绿化功能,绿化覆盖率高达31.1%,为野生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另一方面,湿地生态产业的开发促进了渔业的发展,使得渔业与湿地旅游相依托,形成特色的湿地生态产业链
(五)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资金及科研投入情况
大庆市政府重视对湿地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对湿地的治理和保护。自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建成起,大庆市政府相继投入1200万资金进行湿地生态治理工作,不仅如此,大庆市政府积极筹集资金实施废弃湿地的治理项目。面对湿地缺水现象,进行地区水库的建设工作;面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问题,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工作。在2012年11月,大庆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大庆湿地高层论坛”在大庆师范学院举行,吸引了众多专家对大庆市湿地情况进行勘查和研究,并将大庆师范学院设立为中国科学院湿地大庆研究中心,为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提供了科研支持,也为大庆市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先进的监测手段,准确获得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动态变化数据
二、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湿地补偿机制
湿地作为公共物品有外部性特征,使得湿地生态建设需要花费较高成本。水资源是湿地生态建设的重要保护要素,要保证其充足性。经济的发展导致过度开发资源或导致资源污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湿地水资源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也对湿地水资源造成了危害。保护和治理湿地水资源增加了保护成本。在农耕过程中,农业生产过度对湿地水资源进行引用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