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6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来源网址:/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节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发展观
第四节 其他发展观
问题
1.发表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上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比较与已有理论的异同
基本问题:
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心理的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决定的?
2. 对于同一个婴儿,你认为各派心理学家会如何看待和教育他(她)?
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
理论
一套用来组织、解释和预测数据或事实的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
发展心理学理论
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体系,用来描述和解释发展,预测特定情境下会发生哪些行为
假设
对现象的可能的解释,用来预测研究的结果,可以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检验
三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一、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Nature or nurture
遗传:从生物学父母得到的生理特征或天赋
环境:出生前和出生后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同伴、学校、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
一般观点:同时影响,更关心二者如何相互作用
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
洛克的“白板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主动行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三、连续性和间断性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的理论。
(三)平衡论
儿童与环境影响的双向性或相互影响
(四)当前的争论
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些种类的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学说
(一)基本观点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无意识的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意识结构;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伦理原则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
(三)人格发展阶段论
根据里比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2.肛门期(1~3岁)
排便习惯的培养
3. 前生殖器期(3~6 岁)
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4. 潜伏期(6~11 岁)
相对平静的时期,此前的各种感受相对遗忘
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产生性冲动,要从父母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四)评价
1.阶段思想,教育原则
2.泛性论倾向,将儿童的个别倾向普遍化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
(一)人生八阶段
1.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约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50岁~):完善感对悲观失望
(二)评价
1.同时注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将个体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2.强调发展的多向性(对立性品质的发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3.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
第三节 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1.研究对象:客观的行为或反应
2.研究方法: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S——R公式
(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1.否认遗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