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数据库系统概念复习纲-v1.1-m.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概念复习纲
题型设置
大题(4 )
1. 关系代数 (25 )
a) 写结果
b) 处理空值空表
2. SQL (25 )
a) 单表查询
b) 多表连接查询
c) 减法
d) 除法
e) 聚集函数
f) with (复杂查询、临时表格)
g) update/delete
3. E-R (10 )
4. 规范化 (10)
简答(5-6 )
1. 事务可串行化:写调度
2. 索引
3. 查询优化(怎么做成最优的关系代数)
4. 数据库基本概念
5. 关系基本概念(空值的作用、空值的运算)
6. 码 (外码)
Chapter 1
DBMS:由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用以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这个数据集
合通常称作数据库(Database),其中包含了关于某个机构的信息。或简述为系统软件,
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即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结构:
逻辑结构:数据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物理结构:数据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式
数据库
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
数据集合
特征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冗余度较小
数据独立性较高
易扩展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
库后的系统
数据视图
物理层:描述数据存储
逻辑层:描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视图层:最高层次的抽象,只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部分数据 (视图层提供了防止用
户访问数据库的某些部分的安全性机制)
实例与模式
模式–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物理模式:在物理层描述的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式(子模式):在逻辑层描述的数据库设计
实例–特定时刻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集合
类似于一个变量的值
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 DB 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物理数据独立性
存储结构改变时,修改模式/ 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
以保持不变,称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
当模式改变时,修改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
以保持不变,称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三级模式结构
描述:为了提高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使数据库的用户观点,即用户
看到的数据库,与数据库的物理方面,即实际存储的数据库区分开来,数据库系
统的模式是分级的,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商会提出模式、外模式、存储模式三级
模式的概念
与独立性的联系:三级模式之间有两级映象。 (其他见前一点数据独立性)
数据模型
ER 模型直接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与计算机系统无关,充分反映用户的
需求,用户容易理解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树结构,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但DML
属于过程化的,操作复杂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有向图,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并且容
易实现M:N 联系,但DML 属于过程化的语言,编程较复杂。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为二维表格,容易为初学者理解。记录之间联系通过关键码
实现。DML 属于非过程化语言,编程较简单。
面向对象模型能完整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能表达嵌
套、递归的数据结构。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用户较难理解
数据库语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