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线施工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雨、污水管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校新校区经一路(-纬四街)
(2)
(3)
(4)
(5)
(6)
二、编制范围
山西高校新校区经一路一标段雨、污水管线工程。
三、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设双趟,布置于机动车道距分车带侧石2米处;污水设单趟,布于道路东侧红线外1米处。
雨水管道主管管材分别采用D=1200mm、D=1800mm的钢筋混凝土平口管。雨水管主管管道基础采用120°混凝土基础(标准图06MS201-1-16)。
雨水口做法采用单篦和双篦雨水口。雨水支管采用D=300平口钢筋混凝土圆管,雨水口选用重型铸铁箅子。雨水预留支管采用D=700mm钢筋混凝土管,顺水流方向与主管道成75度角,管顶平接,以3‰坡度坡向主管道,末端封堵,管道基础及接口做法同主管道。管道回填采用土方回填,小型打夯机分层夯实,胸腔两侧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管顶50cm压实度要求不小于85%,以上部分按路基严实度要求进行。
污水管主管采用D=800和D=1000钢带增强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热熔胶带连接,20厘米厚砂基础,支管管材采用D=700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及接口做法采用标准图06MS201-2-54,接口采用管顶平接。
污水管道回填采用天然砂砾填筑管顶50cm以下,以上采用土方填筑。
2、水文、地质及其他
(1)气象
项目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较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且雨量集中,秋季凉爽。
(2)水文地质条件
在施工范围内均揭露地下水,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与上层滞水的混合水,该地下水主要接受侧向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幅不明显。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5.10-7.6m之间,静止水位标高介于787.56-788.64m之间。
(3)地形地貌
经一路地处榆次区,属于平坦的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分区属于太原盆地次稳定工程地质亚区。
(4)场地岩土构成与工程特性
根据设计图纸中提供的地质情况为揭露地层的情况,场地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早期至中更新统沉积的粉质粘土、粉土、碎石类土与砂类土等构成。
(5)地震及其他
抗震设防烈度为8°,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施工场地土类型为Ⅲ类土。地震液化影响不考虑,处于抗震一般地段。
四、工期安排
(1)雨水1375m: 2012年9月1日-2012年9月25日;
(2)因甲供材目前暂时确定的进场时间为9月10日以后,故在9月初根据天气等情况,即可组织进行污水管线施工。
污水660m: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30日;
五、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混凝土强度进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2、管道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管道标高,以防发生生流水倒流。
3、管道接口安装及处理应当严格要求施工,保证管道接口不漏水。
4、管线回填注意分层夯实,检查井周边尤为重要,确保回填部位不发生沉降。
六、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沟槽开挖→基础处理→管道安装及抹带→检查井砌筑→闭水试验→沟槽回填。
2、工艺流程图
3、施工准备
(1)现场调查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调查,掌握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及各种既有管线的情况。对施工范围附近的施工用水、供电、交通运输等现场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摸底。
(2)场地清理
管线施工前对地面以上的树木、石块、垃圾、结构物和所有人为或非人为的障碍物先行清除。
清理场地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和危险物等,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现场保护,并立即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报告,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
清理现场工作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按照设计图纸对管线进行现场测量放样及标高控制。
点线测设: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采用坐标法放样,在线路控制点上支架全站仪,直接测设新建雨水、污水管线中心线具体位置。
高程测量:以水准仪测量为主,实行二人互相复核制度。
4、沟槽开挖
首先按设计沟槽中心线放样,然后根据尺寸管道埋深及土质情况,综合确定放坡系数,并用洒出边线。采用挖掘机,沟槽开挖以一个井段为单位,依次分段顺序流水作业。机械挖槽,严禁超挖,随挖随进行测量,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量改由人工清挖。整平砂石后用平板振捣夯夯实,夯实的密实应达到95%以上,应保持砂石的基础的含水量。管道安装采用人安装。控制安管的中心位置和管内底高程;安装时,由人工用拴牢管道,由吊管,人工配合溜管,从下游排向上游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才能松吊回臂管节安稳后,应用干净的小片石或碎石将管体卡牢避免碰撞移位或滚动。应使管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规定,接口内平顺,相邻管管壁厚尽可能一致并给予固定。用水泥砂浆在管内将对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