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ppt

发布:2017-03-25约4.26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对一般均衡的发展 模型的基本假定 家户的行为: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厂商的行为: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和其他的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来达到.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证明这两个定理。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效率应当优先,理由是效率来自个人的努力和勤奋,不重视效率,就是鼓励懒惰,鼓励奢侈浪费,社会经济就难以发展,公平只能成为普遍贫穷。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公平应该放在优先地位,理由是:公平本来就是人们天赋权利,竞争引起收入差别是对这种权利的侵犯。 2.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的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从而把社会福利函数看做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加总。 假设经济中有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分别对三种情况A、B、C进行投票用以确定社会对这三种情况的偏好。我们知道社会的偏好是融合了个人偏好信息的,即以个人的偏好为基础。因此先假定甲对A、B、C三种情况的偏好顺序是ABC,乙对A、B、C三种情况的偏好顺序是BCA,丙对A、B、C三种情况的偏好顺序是CAB.甲、乙、丙三个人先对A、B两种进行社会投票,一个人一票,那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知此时社会的偏好顺序是AB,然后甲、乙、丙三个人再对B、C两种情况进行社会投票,同样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社会的偏好顺序是B、C.最后让甲、乙、丙三个人对C、A这两种情况进行投票,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社会的偏好顺序又是CA.显而易见自由投票的三个结果中存在自相矛盾:对A、B两种情况进行全社会投票得到的结论是社会对A的偏好胜于对B的偏好,而对B、C两种情况进行全社会投票得到的结论是社会对B的偏好胜于对C的偏好,那么此时根据传递性,应该可以得出社会对A的偏好胜于对于C的偏好.但是我们知道社会对C、A这两种情况投票的结论却是社会对C的偏好胜于对A的偏好.于是矛盾产生了. * *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分析 一、一般均衡分析 (一) 局部均衡分析 (二) 一般均衡分析 (三)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 (四) 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则是假定其他条件既定不变,个别地考察任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角度出发,来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种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他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瓦尔拉斯定律:   在上述恒等式中,如果展开,则一共有n个方程,同时也有n个变量,即n个价格pi…,pn须要决定。   瓦尔拉斯认为,在这n个价格中,有一个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numeraire)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格。例如,可以让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为“一般等价物”,即令p1=1;于是,所有其它商品的价格就是它们各自同第一种商品交换的比率.同时有瓦尔拉斯定律可知,在一般均衡条件式中那n个联立方程并非都是相互独立的,其中有一个从其余n-1个中推出。这样,就剩下n-1个方程,n-1未知数。于是,瓦尔拉斯就认为,n-1个独立方程可以唯一决定n-1个未知数即n-1个价格。从而得到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亦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 (四)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 (二)生产的一般均衡 (三)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  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用“埃奇沃思盒状图”分析。  假定:社会上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只有两种商品,数量分别为X和Y; E OA XA X Y XB OB YA YB 交换的埃奇沃思盒状图 MRSX,YA= MRSX,YB时, 交换停止,实现均衡。 C D F 交换契约线:交换双方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不可能通过产品的重新分配使其他人的满足水平提高,而不使另外的人满足水平下降 (二)生产的一般均衡   生产的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