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符号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符号大全,一级、二级、三级钢筋符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18 13:59
钢筋的分类:
1、按力学性能分:HPB235级钢筋(一级),HRB335级钢筋(二级),HRB400级钢筋(三级)和RRB400级钢筋(四级)
2、按轧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
3、按钢筋直径大小分为:钢丝(3~5mm) 细钢筋(6~10mm) 中粗钢筋(12~20mm) 粗钢筋(大于20mm)
钢筋符号:
1。标注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 : 3Ф20 3:表示钢筋的根数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20:表示钢筋直径2。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 Ф8 @ 200: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8:表示钢筋直径@:相等中心距符号200:相邻钢筋的中心距(≤200mm)
在Word文档中打钢筋符号:φ一级钢筋 输入 E000,选中E001(涂黑)后按ALT+X 即可变成 二级钢筋 输入 E001,选中E002(涂黑)后按ALT+X 即可变成 三级钢筋 输入 E002,选中E003(涂黑)后按ALT+X 即可变成
一级、二级、三级钢筋符号如下图:(A、B、C分别代表一级、二级、三级)
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每米钢筋重量表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为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的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
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示方法中钢筋的标注:一般采用引出线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标注方法:1。标注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 : 3Ф20 3:表示钢筋的根数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20:表示钢筋直径2。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 Ф8 @ 200: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8:表示钢筋直径@:相等中心距符号200:相邻钢筋的中心距(≤200mm)
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1. 梁箍筋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 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2.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3. 梁支座上部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当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