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施工方案.doc
灌溉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熟悉图纸:以施工图纸为依据。
机械准备:挖掘机,开沟机等。
仪器准备:水准仪,50m钢卷尺。
施工流程:熟悉施工现场—→施工放线—→开挖沟槽—→管材报验—→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管沟回填—→场地清理—→提交竣工资料报请验收
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
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开挖管沟→沟底处理→下管稳管→管线施工→砌筑井室→部分回填→试压→回填夯实→交验
(1)施工放线
放线准备工作:核查施工现场是否与图纸相符,包括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否一致,放线的关键点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确认场地平整,处理所有影响放线的障碍物。用经纬仪进行控制网测设,根据方格网用直角坐标法定出放线原点,打桩标识将设计图在原地貌上测设并用石灰粉标识。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先主管后支管,放线过程中边放线边核实,控制放线误差不超过有关要求及设计规定。对交叉施工造成放线破坏,要及时进行恢复,保证施工精确度和进程。
(2)管沟开挖
严格按放线线路开挖管沟,不得任意偏斜曲折。沟槽深度按设计进行。沟槽宽度在方便安装管道情况下尽可能窄,以对保护管道有利。以机械开挖为主,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效率,结合人工,进行局部和细部处理,提高工程质量和精度。考虑现场为回填土且深度较大,开挖时宜作适当放坡(据土质及深度按有关规定执行),特殊地方宜做挡土设备,以防塌落。剔除沟槽内的砖石碎块,残根淤泥等杂物,沟底遇石层或坚硬物,应加挖深10cm,并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夯实找平,遇淤泥处加挖深20cm后,用碎石并夯实找平,保证管沟底密实平直。
用水准仪控制管道沟底坡度,利于排水放空。
(3)管道安装
1.检查做好安装准备工作,确认所有安装的每一个管件无机械损伤。
2.安装由专业人员负责,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参与安装操作,操作按行业操作规程执行。
3.在安装前应确认好各种管材的供货商,其规格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待管道挖好后埋入管子。
4.粘接面洁净,无尘土、油污、水渍,用胶适量以形成一层胶膜为宜,用胶均匀,杜绝出现漏刷部位。胶合剂挥发速度较快,刷胶后插接应迅速,以免胶膜干固,胶着面经加压,接着力会增加,要尽往内插紧,并持续5秒左右,对大口径管,持续加压时间应相应增加。
5.在工作暂停或休息时间,管口应封盖以免石子、土块、碎屑等进入管道,影响使用质量。
(4)钢套管安装
钢套管采用在过路或需要对PVC管材加以保护的部位进行敷设,选材用焊接钢管防腐处理,防腐刷沥青漆两遍方式处理,钢套管一般在路口处要比路距离两侧超出1米为宜,距离长的套管要进行焊接,焊接要有专业焊接工操作,施工中必须符合有关焊接规范以保证施工质量。
(5)试压
1.管道在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强度严密性试验,并做好记录。
2.试验水压为使用压力的1.5倍,并不得小于0.9Mpa,稳压1h,无渗漏,压力表降压不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的状态下稳压2h,压力表下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渗漏为合格,若有漏水或破裂情况发生,应及时修补,并查找原因,并继续试水,直至符合要求。
3.管线较复杂的分段进行分区试压。
(6)回填
回填包括试压前回填,是在安装完成并试压证实安装质量合格后进行,回填应坚持“先慢后快,先细后粗,分层回填,层层夯实”的原则,即回填管道周围时要慢,管道两侧填土要均匀,不能改变已布设管道的位置,尤其保持立管竖直。先回填细土,如现场无足够量细土,则应进行碎土过筛,防止坚硬石块或其它尖锐物与管壁接触,回填过程中应层层夯实,每次回填深度不超过0.3m,先期夯实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管道。回填完成后的剩余土方,应运送清除为后续施工项目提供场地。
(7)对阀门井、自动喷溉设施、设备等构造物,按设计选用的国标进行施工,并按国标图中的技术标准要求检查验收。
(8)交工验收
作好灌溉部分竣工图,将竣工材料整理齐全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安装过程需注意事项
1.待用的管材应按产品标准逐支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不得使用,并应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2.管材现场应由人工搬运,搬运时应轻抬轻放。
3.下管前,凡规定须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的管材,应预先量出该断面管道的实际直径,并做出记号。
4.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吊装进行。人工下管时,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内施工人员;对放坡开挖的沟槽也可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顶边滚入槽内;起重机下管吊装时,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装。
5.管材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应由下游往上游进行。
6.禁止非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管件,若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施工区操作,不刷胶造成漏粘,安装不当造成废品,或虽正确操作生产出多余半成品。
7.选派责任心强的技术员进行安装,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程操作,抛掷管材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