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扶梯、电梯汇总.doc

发布:2017-06-18约3.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扶梯、电梯 一般规定 为方便乘客集散,各车站在出入口和站厅层之间,站厅层和站台层之间或其他需要的场所应设置自动扶梯、电梯,原则上不再设置楼梯升降机。 为实现无障碍通道,站台至站厅以及站厅至出入口应设置电梯,站台至站厅电梯设置在付费区,站厅至出入口电梯设置在非付费区。 自动扶梯、电梯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定型产品,自动扶梯应按公共交通重载荷型设计。 电梯主要供老弱病残乘客以及拿大行李的乘客使用;也兼作备品备件的提升设备,采用客货两用梯。电梯是车站无障碍通道中的主要设备,应安全、可靠、平稳、舒适。 为便于维修,减少自动扶梯、电梯及其备件种类,全线应统一标准。 按照使用地点的不同,自动扶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室内型自动扶梯一般安装在站厅和站台之间;室外型自动扶梯一般安装在高架车站或地下车站出入口,设置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原则上应设置顶棚。 自动扶梯的周围应具有方便自身的安装、拆卸和维修保养的空间。 自动扶梯设就地控制装置和远程监控接口。 自动扶梯内设置语音广播,语音广播内容应可根据需要调整。 自动扶梯的设置数量,应按远期超高峰客流量、提升高度以及客流量不均衡系数等通过计算确定。 车站电梯应选用无机房电梯。在车站付费区内,岛式车站站台至站厅层设置一部电梯,侧式站台每侧设置一部电梯,原则上在每座车站的一个出入口设置垂直电梯,如出入口跨越两侧马路且不具备路面过街时,在对应的两个出入口处设置垂直电梯。站内电梯井道可选用透明或不透明,并优先选用透明井道;出地面电梯井道采用混凝土井道,应设置候梯前室,其出地面造型及装修由建筑根据周边环境设计,通风孔处装修应满足通风和防止雨水进入井道的要求。 技术参数 自动扶梯 名义速度:0.65m/s 最大输送能力:7300人/小时 维修速度:0.13m/s 节能速度:同维修速度。当在设定时间间隔内自动扶梯上无乘客时,自动转入节能速度运行,并能设定为自动转入待机状态。 倾角:30°; 水平梯级数量:上、下四块(水平长度不小于1.6m); 梯级宽度:1000mm; 上、下导轨转弯半径 提升高度 小于等于10m 大于10m 上导轨转弯半径 ≥2600mm ≥3600mm 下导轨转弯半径 ≥2000mm ≥2000mm 中间支承数量 提升高度≤5.5m 不设中间支承 提升高度>5.5m 而≤12m 设一组中间支承 提升高度>12m 设二组中间支承 井道尺寸 井道预留宽度:1900mm 井道长度:1.732*H(提升高度)mm+5450mm(上水平长度)+3950mm(下水平长度) 电力供应:三相五线,电压380±38V,50Hz±1Hz。 运行强度 自动扶梯按1年365天,每天20小时连续运行。 控制方式 扶梯的控制采用微机控制方式,具备故障分类显示功能。具备远程控制以及关键状态及故障信息、一般状态及故障信息的远程监视的功能。 技术性能 采用重载荷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载重条件为:在任意3小时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负荷率达到100%的制动载荷;其余2小时负荷率为60%的制动载荷。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梯级沿运行方向空载时所测的速度与名义速度之间的允许最大允许偏差为±5%。 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的速度允差0~+2%。 空载运行时,在梯级及地板上方1m处噪音值不大于70dB(A)。 当扶梯在额定速度下,无载或带制动负载(120kg/级)下行时,制动距离应在0.3~1.3m之间。 安全装置 自动扶梯至少应具备如下安全装置: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电机过载或短路保护、工作制动器、附加制动器、超速保护、意外逆转保护、梯级链保护、扶手带保护、扶手带速度监控、扶手带入口保护、梳齿板安全开关、梯级塌陷保护、梯级缺少保护、裙板安全保护、驱动链破断保护、裙板防护、急停开关、接地故障保护等安全装置。 电梯 电梯种类:客货两用电梯。 额定载重量:1000kg(13人)或土建具备条件:1600kg(21人)、1350kg(18人)。 提升速度:1.0m/s。 井道尺寸: 载重1000kg井道尺寸 透明井道 2800mm×2400mm(宽×深) 土建井道 2400mm×2000mm(宽×深) 载重1600kg井道尺寸 透明井道 3250mm×2650mm(宽×深) 土建井道 2850mm×2250mm(宽×深) 载重1350kg贯通门井道尺寸 透明井道 2930×2900mm(宽×深) 土建井道 2530mm×2500mm(宽×深) 轿厢内尺寸: 根据载重要求按规范要求的面积设置,且应满足轮椅乘客要求,设置扶栏及盲人按钮。 厅门及轿厢:中分两扇密封自动门。开门尺寸应方便坐轮椅乘客进出。厅门及轿门应透明,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