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与抑菌活性的研究-20130227修改意见.doc

发布:2018-06-12约7.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修改意见: 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表要分开; 开题报告里面不要不具体的图和表反应出来,开题报告是指在做实验前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学生:李洋 指导教师:苏香萍 三峡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三峡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课题。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目前已分离鉴定的红树林真菌超过200种,成为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类群,已报道的红树林内生真菌主要类群是链格孢霉(Ahernaria)、曲霉(Aspergillus)、芽枝(Cladospori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镰孢霉(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青霉(Penicillium)、茎点霉(Phoma)、拟茎点霉(Phomopsis)、叶点霉(P losticta)和木霉(Trichoderma)等.大部分红树林内生真菌具有较宽的宿主范围,极少数只有单一的宿主,不同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区系及优势种群有很大差异.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定殖因宿主植物不同部位、植株的年龄及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明显不同.红树林内生真菌能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等药用价值.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参考文献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参考文献 [1] 赵云涛, 李倩茹, 陈绍红, 等.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氧化作用[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 25 ( 6): 93-96. [2] 邓祖军, 曹理想, 谭红铭, 等.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 23 5): 563-568. [3] 任安芝, 高玉葆. 植物内生真菌- 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J]. 微生物学通报, 2001, 28( 6 ): 90-93. [4] 林鹏.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40(2): 592- 603. [5] 王友绍, 何磊, 王清吉,等.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 2004, 98(2):26- 31. [6] 赵亚, 郭跃伟. 真红树林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 中国天然药物, 2004, 2(3) : 135- 140. [7] 郑忠辉, 缪莉, 黄耀坚, 等.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J] .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42(4):513- 516. [8] 吴雄宇, 李曼玲, 胡谷平, 等.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2508代谢物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 41(3): 34- 36. [9] 罗景慧, 杨迎暴, 林永成, 等. 中国南海海岸红树真菌Xylaria sp. 代谢产物在体外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J] . 中药材, 2004, 27 ( 4): 261- 264. [10]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5- 201. [11] 林永成, 周世宁.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9- 427. [12] 曹理想. 植物体内与海洋环境微生物的类群和功能多样性研究[ D]. 广州: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 22- 62.104. [13]Ji, X.Z.; Leslie, G.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amino- and hydroxyanthraquinones by Beauveria bassiana ATCC 7159. J. Nat. Prod. 2006, 69, 1525–1527. [14]Gizachew, A.; Berhanu, A. Bianthraquinones from the seeds of Senna multiglandulosa.Phytochemistry 1996, 41, 919–921. [15]Zhang, J.Y.; Tao, L.Y.; Liang, Y.J.; Chen, L.M.; Mi, Y.J.; Zheng, L.S.; Wang, F.; She, Z.G.;Lin, Y.C.; Kenneth, K.W.T.; Fu, L.W. Anthracenedione derivatives as anticancer agents isolatedfrom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the mangrove endophyti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