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的主要体现途径探讨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教师师德通过哪些途径来体现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一、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爱学生要宽严适度。 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于细微处见真情。 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师德要在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现传统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当代教师所担当的这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重任相悖。 作为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历史赋于当代教师的光荣任务,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的表现。 三、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 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 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 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 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四、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 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 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 身教是教师天职。 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 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 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总之,教师师德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教育工作中来,广大教师应修师德、练师能、塑师魂,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 肺 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