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领导与管理的智慧.ppt

发布:2017-09-18约5.41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领导要合乎人性 领导的意义就在于在集体活动中激发自觉自愿式的努力,以达到既定的目标。领导要激发员工的自觉自愿,必须发挥自身无形的影响力,而不是强制命令。因为人性不愿意接受强制命令。 一个善于领导的人,会把他的员工带到自发的境地,同时自己也会很轻松。人真的是太复杂了,但只要真正作到“以人为本”,就能达到这一境界。 4、合理的不公平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激励的意思是,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对员工进行某些刺激,引起某些心理反映,出现预期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激励是刺激、反映、目标三者的统一,缺一不可。 人生总会有一些欲望,而且不断发展,似乎永远都不会完全满足。激励的基础就是人的欲望。 有效的激励方式是合理的不公平,而不是不合理的公平。因为有限的资源、不足的机会根本做不到公平。合理的不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 结论: 企业的领导与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之一。管理就是生产力,这是人们多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企业领导与管理的智慧,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领导与管理,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 企业领导与 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引言: 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管理 管理哲学 管理科学 科学是无国界的,管理科学是通用的,而管理哲学则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一个企业如果说有文化的话,不是管理科学上有什么特色,而主要表现在管理哲学上的运做。只有把中国的管理哲学运用在现代化管理上,使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讲五个方面问题: 一、领导与管理的概念 二、过度管理、缺乏领导的危害 三、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是以人为本 四、管理的智慧(从管人到理人安人) 五、领导、沟通、激励并重 一、领导与管理的概念 1、中国企业组织三阶层的划分: 我国一般习惯于把企业组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 高层 中层 基层 中国企业组织的三阶层 2、三阶层的分工 企业组织的三个阶层在实际工作中是有明显区别的:高层决策、中层执行、基层操作。 高层领导 中层管理 基层作业 1、基层作业注重的是技术,只要 是把技术搞好,专心作业就可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活在过去中; 2、中层管理者则总是处在现在,他们注重的是制度,管理者主要是从制度上实施管理,在基层员工中生效; 3、领导重视的是人性和未来。要想把企业搞好,除了制度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搞好企业的发展战略。 张瑞敏只管企业发展战略和文化 张瑞敏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说:我只管两件事:一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二是企业文化 海尔的文化:“海的文化” 海尔的经营理念:”两个最大化“一是员工满意度最大化,使员工愿意在本企业工作;二是顾客满意度最化,让顾客愿意买本企业的产品 3、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1、领导与管理不可分,它集企业“管理者”于一身,只是因层次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管理寓于领导之中。 2、领导与管理不同: 领导侧重决策——管理侧重执行 领导侧重人性——管理侧重制度 领导注重商量——管理注重沟通 领导注重未来——管理注重现实 4、领导或管理的有效性来自人心 要提高领导或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获得部属的心,使部属乐意与你相处。不讨好、不纵容、不娇宠却能获得部属的心,须作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修己。要作到德才兼备,中国人不喜欢被别人管,尤其不喜欢被连自己都不如的人管。 二是关心。就是把部属的心关起来使其跑不掉 。 三是开心。部属因受到关心而开心,没有抗拒力量 四是放心。部属开心之后自会好好工作,乐于工作,管理者自然也就可放心 。 二、过度管理、缺乏领导的危害 1、在中国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在中国当前的企业中,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因为人性化比法制化更有效。 西方把企业所有领导统统称管理者,这是 由西方以事为主的理念所决定的。 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本,讲究事在人为。一个人不仅事做得好,还要人做得好。否则事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2、以管理求创新容易招致失败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在创新时一定要切记只有20%的成功率,创新的成本是很高的。 创新就是改变,需要慢慢地调整,否则会让人无法适应,无法配合。(如前苏联的改革) 在公司创新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性,那些是必须坚持的,不能说变就变。一旦变得失去了特性,变得员工搞不清楚的时候,大家就无法配合创新了。创新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3、领导创新强调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领导的创新是站在不变的立场上求变,从而降低风险。以不变应万变是领导创新的最高智慧,也是中国人的最高智慧。 以不变应万变的本质是“变”。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有所不变”是本,“有所变”是道,本立才能道生。只有明确什么是“有所不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