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厨余垃圾的再生利用-厦门市科技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厦门市厨余垃圾的再生利用
薛东辉
一、概述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聚集,厦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从2000年的40×105吨上升到2004年的56×105吨,年均增长率。根据厦门市环卫部门的调查数据,厦门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占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厨余垃圾。
目前国内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一般是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填埋处理,也有采用常温堆肥、厌氧发酵和焚烧的。自2000年起,经过多年的探索,厦门市在厨余垃圾的再生利用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基本杜绝了利用厨余垃圾喂养泔水猪和生产地沟油的现象。对于量大、面广的厨余垃圾,厦门市首先从便于收集和管理的餐饮业经营点和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入手,开展厨余垃圾的试点工作。根据2003年的调查数据,厦门市有餐饮业经营点7373个(其中正餐经营点956个,快餐经营点4188个,其他餐饮经营点2229个),每日产生泔水240吨另外一些单位食堂日产泔水约42吨,共计282吨/日,每年近10.3万吨。
厨余垃圾再生利用的三种模式
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以厦门市闽星环境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自2001年起,闽星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探索厨余垃圾、水浮莲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闽星公司的厨余垃圾综合利用模式是在堆肥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生态接口技术,通过固液分离、油水分离、调整C/N比、烘干、粉碎、添加微生物、搅拌、发酵、蚯蚓生物转化等工序(详见图1),构建了微生物与蚯蚓相互作用的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体系,可实现规模化处理厨余垃圾、水浮莲、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并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无机、微生物三维复合肥,从而有利于促进有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土壤改良。
2004年闽星公司投资兴建了一个总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2004年12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可日处理30吨。该公司接受餐饮经营点的委托,对其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填写厨余垃圾处置六联单,分别由餐饮企业、运输单位、处理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各一份,从而确保餐饮企业厨余垃圾集中,便于行政部门监督。目前,日均生产普通有机肥10吨,日均生产生物肥料蚯蚓粪0.3吨,可实现年收入390余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1年。
模式之二 利用微生物处理机分解厨余垃圾
在厦门市环保部门的扶持下,厦门市已有11家居民小区或单位安装了13台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处理能力达到2.2吨/日。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菌产生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壳素酶、纤维素酶、氧化酶、水解酶等,对分类后的有机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包括果皮、莱叶、菜根、废纸、食品残渣、鸡鸭鱼肉废弃物、虾蟹壳、蛋壳、骨头和泔脚等)进行分解,即使是较难处理的顽固性垃圾如骨头、贝壳类等垃圾亦有分解效果。以厦门市荣佳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RJW系列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为例,在12-24小时内,96%的有机垃圾转变为热能、CO2、H2O及少量的NH3,大约4%的物质残留在生物基质里,残余物主要是有机垃圾被微生物分解后残存的无机物质、菌床基质以及微生物残体等物质。根据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该设备处理后的残余物的测试报告,残余物的各项指标都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其中有机质比重为82.5%,总N、总P(P2O5)、总K(K2O)比重分别为0.037%、0.966%、2.88%,肥效相当于有机肥,可以直接回用于土壤,无须再运到填埋场填埋。从有机垃圾的投放到被分解,均为全自动控制,全封闭处理(详见图2)。
根据厦门市市容环卫部门2004年的统计,厦门市处理生活垃圾的直接成本为255元/吨,填埋场的运行费用高于50元/吨,因此最终处理成本高于300元/吨。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的成本主要由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组成,经测算,采用RJW—550A型有机垃圾微生物机处理1吨有机垃圾的成本为165元。
3、模式之三 废食用油脂的回收利用
这种模式以厦门兴重环保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是目前厦门市唯一一家经环保、卫生、工商、质监、建设等部门认定的从事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加工企业。公司不仅收集运输油脂,还为一部分酒楼、宾馆、饭店修建、改建油、水分离池。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已与3568家餐饮企业签订了下水道废油渣清理回收协议。据统计,2004年1月至12月,共回收清理废油渣2700余吨,获得有利用价值的工业油脂900多吨从2005年1月份开始废回收量每月递增5%8%,到2005年6月底,共清理回收废2500吨,获得有利用价值的工业油脂1000吨。
废油脂先经蒸汽加热、静置分离,再进行压滤等工序制成半成品工业原料油脂(产品之一),它可直接供给油漆厂作为原辅材料供给厂商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