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第01部分 专题02 生命系统的代谢 整合考点0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区分酶的3个不同点、5个相同点 2.理清酶的作用机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3类曲线 (1)酶的作用原理 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_____移动。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的曲线 (3)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3.关注“两类”实验设计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__________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使用的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 ②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__________是干扰条件。 ③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4.记牢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 5.记清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种结构 6.辨析“四种”化合物结构中的“A” (1)ATP:“A”为__________。 (2)DNA:“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RNA:“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苷酸:“A”为__________。 1.(2013·新课标卷)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而变性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结构,B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可作为催化剂,如淀粉酶;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2.(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3.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 A.“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 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解析:“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A项错误;“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由于胃中的pH过低,导致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但“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活,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项错误;“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酶的活性减弱,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但“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项错误;“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征,D项正确。 1.(2017·福建高三)下图所示为某种酶对应的酶促反应相关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A正确;图甲中,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反应速度,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表明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下降,原因就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B正确;图乙中,酶活性发挥的最适pH值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温度和pH均影响该酶的活性,从图乙可看出该酶的最适pH是10,则该酶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D正确。 2.(2017·江西师大附中)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解析:如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A正确;过氧化物酶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和pH有关,所以只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B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但没有实验说明降低浓度后PO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