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
选择题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
A.状元、榜眼、探花
B.状元、解元、会元
C.秀才、举人、进士
D.贡士、举人、秀才
答案:A。解析: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解元是乡试第一名,会元是会试第一名,B选项错误;秀才是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的学子,举人是乡试中试者,进士是殿试录取者,C选项与殿试一甲前三名无关;贡士是会试被录取者,D选项也不符合。
2.以下哪个节气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季节气()
A.谷雨
B.惊蛰
C.小满
D.春分
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满是夏季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选C。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春秋》
答案:B。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班固,A选项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C选项错误;《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选项错误。
填空题
1.我国的首都是______。
答案:北京。解析: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答案:马里亚纳。解析: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最深处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3.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
答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166.49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判断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答案:正确。解析:中国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比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
答案:正确。解析: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质量约为2×103?千克,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祛病防疫,后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所以说端午节与屈原有关。
解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它取代了过去的竹简、丝绸等书写材料,降低了书写成本,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容易和广泛。纸张的传播,推动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能够大量复制和传播,加速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文化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如火球、火炮等武器的出现。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军事技术的变革,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世界军事的近代化进程。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后来逐渐发展为指南针。指南针用于航海,为航海导航提供了重要工具。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