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造物智慧中的生态设计观念.doc

发布:2018-02-26约3.6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造物智慧中的生态设计观念 第30卷第5期 2010年10月 苏州大学(工科版) 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ENGINEERINGSCIENCEEDITION) V01.3ONo.5 Oct.2010 文章编号:1673—047X(2010)一05—0064一O2 中国古代造物智慧中的生态设计观念 施茜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造物观念的剖析,从建筑的选址,营造,工艺品及日用品的设计制作中解读出其中充满了生 态设计的智慧,表现出古代先哲对生态爱护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生态设计;思想观念;工艺;风水 中图分类号:JO26文献标识码:A 生态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生态一词出现的时间与设计一词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二者与工业化生产相伴而生,尽 管生态与设计慨念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在中外古代造物思想中,处处存在着造物智者的生态智慧.中国古代的设计,是与自然 融合的设计,是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设计. 1弋不射宿——保护自然生态的设计观念 我国古代的先哲早已提出爱护生态的思想,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捕鱼用钓竿而不 用网,避免将鱼儿一网打尽,不射杀巢宿的鸟避免把鸟一巢射尽.孟子继承孔子”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仁爱伦理 思想,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就是说,在人类 善待自然的情况下,自然也能够赋予人类充足的资源.孟子还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 上》)大自然要靠人类去养护而不是破坏. 《周易》特别提倡古代天子打猎用的”三驱”法,即打猎时将三面包围,放开一面,凡是面对自己直冲过来的野兽,一律放走; 凡是转身返逃的则可以射杀.这样就可以保证野生动物资源不枯竭.此外,《礼记》中也明确规定国君春天打猎不合围猎场, 大夫不杀尽群处的野兽,士不获取幼兽和鸟卵. 古人在建造民居时,将爱护生态融人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之中,强调聚落周围要有”风水林”,他们认为繁茂的草木”藏风得 气”,可使子孙后代气运昌盛.据《新安志》载,休宁地出美林,凡生一子即植树若干;该县溪口,五城等乡约甚至有”凡上封山伐 木者砍首示众”的规定,可见他们已经将保护自然生态纳入到村规民约之中. 2匪其彭.无咎——节约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观念 在以种植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先哲们就已经意识到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周易》的《大有》封九 四卦爻辞讲:”匪其彭,无咎.”程颐在《伊川易传》中将其解释为:”彭,盛貌.”这句诗的意思是:不奢侈就不会有过失.这个 “彭”有两层含义:既指饮食,穿着太奢侈,也指居住豪华,大兴土木.这都是没有做到节俭,故会有咎.这实际上提倡节俭消 费,爱护自然资源.与现代流行的简约设计,热寂减熵设计,零设计等设计概念不谋而合. 在建造房屋时,就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节用”观.在清同治重修的《黟县志》中,强调徽州建筑”居室地不能敞,唯寝与楼 耳.”明万历《休宁县志》说”邑以人稠地狭,故图得架屋而居,构一庐得倍庐之居,非能耗材而高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徽州民 居聚落在选址上,”尽可能依山而居建,不占或少占耕地,村落建筑密集,街巷狭小,建筑夹层之中还设储备.北方中原一带,还 曾流行建筑民居’五虚’,’五实’的民风民俗,所谓’宅大人少宅地多屋少’即为’虚’,’令人虚耗’,不吉利”,因此提倡建造 住宅要少占地,以不浪费为准则.为了少占耕地,在民居聚落选址的依山傍水这种朴素自然的生态节用思想中,我们同时也可 以看出这是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3审曲面势——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的设计观念 3.I工艺制造中的生态利用观念 成书于春秋末年的《考工记》说,”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其中包含了先秦时代造物思想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和人 对天然材料利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考工记》中还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就 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天时”“地气”要与”材美”“工巧”结合,才能”为良”器.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的和 谐统一,强调了人与自然材料的关系,不能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自然的客观性,人应该在尊重客观自然的基础上能动 收稿日期:2010—06—22 作者简介:施茜(1972一),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理论. 第5期施茜:中国古代造物智慧中的生态设计观念65 地利用自然.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末清初,书的指导思想直接反映在”天工”“开物”两词上,是指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结合.从 《考工记》到《天工开物》,其中贯穿着中国古代工艺制作中人对自然材料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