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属凝固原理5.ppt

发布:2017-06-09约小于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属凝固原理;第五章 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第一节 铸件宏观结晶组织的形成 及其影响因素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 ;三、宏观结晶组织的形成 ; 2. 柱状晶区; 3. 等轴区;(3)等轴晶区的形成过程 1)索辛:界面前方存在等轴晶的晶核;晶核长大形成网络以阻止柱状晶区的生长。 2)弗兰爵克逊:一部分游离晶的沉淀;一部分游离晶被侧面生长着的柱状前沿俘获。 3)我国学者:(界面生长速度R-游离晶垂直于界面的运动速率V)??V临,则可形成内部等轴晶区。 ;四、影响因素;不同浇注工艺Al-0.2%Cu合金的宏观结构;3. 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方面 1) 铸件 a. 薄壁铸件: 激冷——较大的过冷——生核能力越强; 薄壁铸件,金属型比砂型更易获得细等轴晶。 b. 型壁较厚:导热性较差、??冷只在表层、等轴晶的形成主要靠各种形式的晶粒游离。 2) 铸型 a. 低蓄热系数b?——延缓稳定凝固壳层的形成,有助于激冷晶的游离;使内部温度梯度GL变小,凝固区域加宽,有利于等轴晶的增加——?Tc?(主导因素) 厚壁铸件,砂型铸造较金属型铸造更易获得等轴晶(尤在高温浇注下) b. b?——过热热量散失?——游离晶残存?——等轴晶数量?(次要因素);小 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