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荷塘月色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蝉 虞世南 垂纟委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释】 ①垂纟委:蝉有伸出的触须,好像下垂的帽带,所以说“垂纟委”。纟委(ruí),古代帽带结于颌下的下垂部分。②藉(jiè):依靠。 【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博学多才,文章、书法俱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次句写蝉声,“流响”状蝉不停地鸣叫,声音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出”字写出了蝉声的传送,暗示了蝉声的响亮。后两句分析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之力。言外之意就是:一个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名声远扬,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这
2017-05-17 约1.35万字 84页 立即下载
-
1.1荷塘月色课件人教版必修2[精心整理].ppt
蝉 虞世南 垂纟委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释】 ①垂纟委:蝉有伸出的触须,好像下垂的帽带,所以说“垂纟委”。纟委(ruí),古代帽带结于颌下的下垂部分。②藉(jiè):依靠。 【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博学多才,文章、书法俱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次句写蝉声,“流响”状蝉不停地鸣叫,声音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出”字写出了蝉声的传送,暗示了蝉声的响亮。后两句分析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之力。言外之意就是:一个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名声远扬,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这
2017-01-04 约字 84页 立即下载
-
1.1 荷塘月色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 荷塘月色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
2017-02-09 约5.52千字 7页 立即下载
-
【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1(人教版必修2).ppt
现实 带门出去 走在路上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江南旧俗 推门进来 塘的四周 颇不宁静 淡淡喜悦 淡淡哀愁 淡淡喜悦 淡淡哀愁 无限慨叹 惦记江南 无法回避 幽雅宁静朦胧 第1课 荷塘月色 导入课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2017-05-28 约2.55千字 43页 立即下载
-
2011年高一语文教案:1.1《荷塘月色》(新人教版必修2).doc
荷塘月色
【背景材料】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 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
2017-08-18 约7.2千字 6页 立即下载
-
1.1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2).doc
授课章节
名 称 《荷塘月色》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披情入境法。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
2、美景中蕴藏着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多层次、多种方式描述荷塘月色
2、探索作者“寻静”过程的心情起伏
教学难点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板书综合
可以把作者的心绪历程概括为:
寻静:不静
↓
求静
↓ 荷塘
得静{ 月色
↓ 荷塘周围
出静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理出心情(
2017-02-10 约3.4千字 7页 立即下载
-
1.1 荷塘月色 教案14(人教版必修2).doc
1.1荷塘月色 教案14(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3.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早读)
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并弄清其意思:
乘凉 煤屑 踱着 点缀 颤动 霎时 敛裾 媛女 纤腰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其次
2017-02-09 约7.73千字 9页 立即下载
-
1.1 荷塘月色 教案 (07人教版必修2).doc
1.1 荷塘月色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
2017-02-10 约4.8千字 4页 立即下载
-
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ppt
听录音 提示:注意纠正字音和体会情感 整体感知 1、问:文章从题目看写的是“荷塘”与“月色”那全文那几段写的“荷塘”与“月色”呢? 明确:4、5、6三段。 2问、这样看来剩下的几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3、问:由此看来,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明确:一段(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 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重点研读 解读第 3
2017-05-26 约4.51千字 31页 立即下载
-
1.1荷塘月色课件70﹝新人教必修2﹞﹝1﹞.ppt
荷塘月色;作者介绍:; 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
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
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
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
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48年病逝于北
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
爱国知识分子。 ;整体把握:; 作者为什么不宁静? ;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
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我既不
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
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
了一个题目。”(
2017-05-02 约字 50页 立即下载
-
1.1荷塘月色70(新人教必修2).ppt
“一丝”“一道”“一带”“一两 点”,都是量词当形容词用,起到了丰 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和加强 诗情画意的作用。 精美的修辞 鲜 明 的 比 喻 奇 妙 的 通 感 传 神 的 拟 人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5)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4)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6)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 精妙叠词的音乐美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5)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017-07-11 约3.7千字 50页 立即下载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1.ppt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刻思念,女子盼郎不至,外表含蓄而内心浓烈如火 文章引用《采莲赋》《西洲曲》里的句子,有何作用? ①通过引用表现了“我”对“热闹
2017-07-08 约3.76千字 44页 立即下载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5.ppt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出家门 踱小路 观荷塘 赏四周 不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文章结构 现实 带门出去 走在路上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江南旧俗 推门进来 塘的四周 颇不宁静 淡淡喜悦 淡淡哀愁 淡淡喜悦 淡淡哀愁 无限慨叹 惦记江南 无法回避 幽雅宁静朦胧 月下的荷塘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 缕缕 (通感) 颤动(比喻、拟人) 看不见的 脉脉 静 动 幽雅宁静 ( ) ( ) ( ) ( )
2017-07-08 约7.21千字 56页 立即下载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pptx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学法提示
1.从景入手,把握思路。写景状物散文,一般不会像叙事类文章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安排材料,也不会像写人的文章那样安排一些有头有尾的材料;写景状物散文往往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契合处,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因此,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再思考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怀,是怎样表达的。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对于写景状物散文,我们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文章的意境中。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文章的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只有反
2017-07-07 约小于1千字 41页 立即下载
-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详解.ppt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采莲赋 采莲旧俗 采莲名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③?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讨 论: 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调是喜悦的还是哀愁的?为什么?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几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2018-04-05 约3.77千字 50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