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科护理学复习资料.pdf

发布:2025-04-07约4.62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1.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体内

HCO3丢失过多所致,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

2.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主要是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所致。

3.休克: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

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内脏器官功能受损为特点

的临床综合征。

4.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的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

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其他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5.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

使其支配的区域痛觉消失、肌肉松弛。

6.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滞脊神经根或脊神

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效果。椎管内可供

麻醉的腔隙有两个,一个是蛛网膜下腔(隙),另一个是硬膜外腔(隙)。将麻

醉药物注入其中分别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腰麻)和硬膜外腔阻滞(又称硬

膜外麻醉),统称椎管内麻醉。

7.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将同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传导,使其

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8.硬膜外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产生节段性脊神经阻滞,使其支配的

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又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9.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吸入、静脉、肌肉或直肠灌注等途径进入体内,使患者意识

消失,周生不感到疼痛,神经反射及肌肉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麻醉方

法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10.洁净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把手术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及微

粒总量降到允许水平的手术室。

11.空气净化技术:是指选用不同的气流方式和换气次数,过滤进入手术室以控

制尘埃含量,是空气达到一定级别的净化。

12.自净:提前开启净化空调系统的做法称为自净。白级15min,3级30min。

13.手术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并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的全过

程,被称为手术护士器械护士或洗手护士。

14.巡回护士:间接配合的护士不直接参与手术操作的配合,而是被指派在固定

的手术间内,与器械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配合完成手术,被称为巡回护士。

15.常居菌: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

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

状杆菌类内酸菌属小动杆菌属等。

16.外科感染: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l/3-l/2

o

17.脓毒症:只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

志有明显改变者。

18.菌血症:是脓毒症日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

感染症状的菌血症。

19.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所引起

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20.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即芽抱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患者。

21.颅内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

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0(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

水肿三大症状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2.脑疝: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

压力不平衡,导致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产生

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而亡的主要

原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23.颅内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至颅底,或由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

常为线性骨折。

24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

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25连枷胸:相邻多根肋骨骨折发生后,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

称为连枷胸。

26反常呼吸运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