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doc

发布:2018-11-28约1.2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化的学科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音乐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拓宽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空间,有效突破难点,传播音乐信息。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优化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也极大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例如当学生在听“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时,屏幕上出现了黄河奔涌向前的狂涛巨浪,仿佛似中国人民在抗日救国战斗中,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同敌人搏斗,凡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抗击侵略者;当黄河进入平原后,黄河那平静、微波起伏的美丽景象,仿佛中华民族宽厚、善良、热情的性格,对朋友,中国人民永远是热情相待的。学生在看了图象、听了录音后,对黄河有了感性的认识,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姿和美景,对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这一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把握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了为什么《黄河大合唱》能激励当时许多进步青年投入到抗日运动中去。教《辽阔的草原》,时,我们学生罗列出了一大串:《蒙古人》《天堂》《天边》等等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特点中民族。们表现异常兴奋,各个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意犹未尽,不知不觉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悦,而且使学生吸收了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鉴赏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这样,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运用,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使教学突破难点,理顺要点,突出重点。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利用技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5):23-25. [2]黄日新.谈“综合”理念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J].校园歌声,2003,(6):18-21. [3]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吕型伟. 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