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编制说明.docx
PAGE2
《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川藏、滇西北等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其中±800kV特高压直流、500kV交流线路需穿越重冰区长度占比达30%以上。制定专用金具标准可保障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区域新能源外送通道的安全运行。为响应市场需求,需要制定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满足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需要。
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及相关专家技术审核,批准《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归口。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项目必要性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川藏、滇西北等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其中±800kV特高压直流、500kV交流线路需穿越重冰区长度占比达30%以上。制定专用金具标准可保障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区域新能源外送通道的安全运行,降低因金具失效导致的停电风险(据统计,重冰区线路故障中金具问题占比达43%)。
现有金具标准(如GB/T2314-2020《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未针对此类复合型灾害工况提出专项要求,导致金具腐蚀速率超常规地区3倍以上,动态机械疲劳寿命不足常规设计的50%。例如,云南迪庆地区500kV线路曾因间隔棒断裂引发连续倒塔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
(二)项目意义
解决特殊环境下的技术瓶颈
高海拔重冰区(海拔≥2000m且覆冰厚度≥20mm)的输电线路面临极端气候挑战,包括强覆冰、低温(-30℃~-40℃)、高紫外线辐射和强风载荷。
填补国际标准空白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行标准IEC61284《架空线路金具》仅覆盖常规气候条件,对重冰区金具的覆冰动态载荷、低温脆性断裂等关键参数缺乏规定。国内虽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经验(如四川雅砻江流域采用耐-45℃低温的锻钢线夹),但尚未形成系统性技术规范,制约国产金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南美安第斯山脉重冰区项目多采用欧洲定制化方案)。
(三)应用前景
随着川藏铁路配套电网、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等国家级工程启动,2025年后高海拔重冰区线路年新增里程将超1200公里。团体标准的制定可统一技术路线,避免重复研发(目前国内企业如江苏神力、成都瑞威的同类产品参数差异达30%以上),预计使金具采购成本降低15%-20%,工程故障率下降至1.2%以下。
科研成果:中国电科院已建立高海拔重冰区金具数据库,验证了镀锌铝稀土合金在-40℃下的断裂韧性提升方案;南方电网通过真型试验塔获得间隔棒动态载荷谱,提出“低刚度-高阻尼”设计准则。
工程痛点:现行工程多采用“常规金具+冗余设计”模式,如西藏昌都工程将安全系数从2.5提升至3.0,导致金具重量增加40%,塔材成本上升25%。
三、主要工作过程
(一)前期研究工作
起草单位通过系统收集、整理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的相关标准、法规等材料,进一步了解国家对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分析近几年电力金具产品特殊应用场景下的发展现状。
起草单位深入电力金具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积极推进电力金具行业产品全应用场景的技术规范要求。
以上前期研究工作为本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经验。
(二)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5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火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标东方标准技术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订了编制工作方案,并就标准研制进行了任务分工。
(三)调研、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1月-2025年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在电力金具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工作,针对标准内容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后期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总结后,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同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2025年2月-2025年3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高海拔金具的特殊要求,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草案)。
2025年3月-2025年4月,开展多次小组内部意见的讨论会,通过讨论会的修改意见结合标准要点框架技术内容,多次修改标准草案,形成团体标准《高海拔重冰区输电线路金具特殊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1.规范性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2.协调性原则
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政策和高海拔金具要求相关的现状和特点,对已发布实施的相关标准、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标准内容与现行的国家和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