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视技术教学课件作者第3版张新芝课件电视第四章课件.ppt

发布:2016-12-25约3.28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伴音通道的基本组成 二、伴音通道的基本原理 1. 带通滤波器 通常采用三端陶瓷滤波器,其作用是从预视放输出的信号中滤除0~6MHZ的视频信号,而选出6.5MHZ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2. 伴音中频限幅放大器 一般由IC中3—4级差分放大器组成。其作用是对第二伴音中频信号进行足够的放大,以进行鉴频。它还兼有限幅的作用,以抑制寄生调幅的干扰。 3. 鉴频器 (1)鉴频器的作用。从第二伴音中频调频波中解调出音频信号。 (2)电路形式 (3)鉴频特性曲线(S形曲线) 4. 音频放大器 对鉴频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LA76810机芯伴音通道 一、伴音小信号处理 N101(52)脚输出视频信号和第二伴音中频信号,C125、C126、L121组成高通滤波器。 (54)脚输入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与伴音PLL电路送来的伴音中频载波信号进行相位比较,根据鉴相输出的误差信号的状态,由CPU通过I2C总线来控制切换伴音PLL电路输出的伴音中频载波信号和带通滤波器的频率。 (53)脚是伴音中频锁相环路的低通滤波端。 四种伴音中频: D/K:6.5MHz,中国大陆采用;  I:6.0MHz,香港地区采用; B/G:5.5MHz,国外部分地区采用; M:4.5MHz,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采用。 两种彩色副载波:3.58MHz\4.43MHz。 我国彩电制式是PAL—D/K制,香港是PAL—I制,美国、日本、北美是NTSC—M制,俄罗及独联体国家是SCEAM——D/K制,北欧地区是PAL—B/G制。 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从LA76810A的51脚加到内部的音频开关,该音频开关受CPU的I2C总线控制。 经音频开关切换输出的音频信号送音量控制电路,在I2C总线的控制下改变音频信号的输出幅度,从而控制音量。 经音量控制后的音频信号从LA76810A①脚输出,经R618、C620、C610加到伴音功放集成电路TDA2003的①脚,另一路则作为音频接口的输出信号。 三、音频功率放大 TDA2003(OTL功放电路) (1)音频信号输入端 (2)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3)接地端 (4)音频信号输出端 (5)+15V电源供电端 四、伴音静噪电路——V613及其外围电路 当正常收看时,CPU(24)脚输出低电平,V613截止,对音频信号通道无影响; 当需要静音时(如按下遥控器的静音键、电视机处于自动搜索状态或无信号状态),CPU(24)脚输出高电平,V613饱和导通,将音频信号旁路入地,达到了静音的目的。 一、伴音通道检修要点 (1)用干扰信号注入法区分故障部位 对于无伴音故障,沿伴音通道从后向前逐级注入干扰信号,根据扬声器中的反映,就可以区分故障发生的部位。 (2)利用TV/AV转换功能判断故障部位 要判断伴音方面的故障是发生在音频放大器部分,还是发生在音频放大器以前的部分,可使电视机由TV状态转换为AV工作状态(接一个AV信号源)。电视机在AV工作状态如果伴音故障能消失,则说明故障发生在音频放大器以前的部分。 二、 伴音通道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故障一 、 有图像、无伴音 音频放大、伴音中放、鉴频电路出现故障均可导致电视机有图像、无伴音的故障。 (1)对音频放大电路的检查 先调节音量电位器(或用遥控器调节音量),观测集成电路音量控制端直流电压有无变化。若无变化,则检查音量控制电路;若有较大范围的变化,说明不是音量控制电路的问题。再用万用表电阻挡在音频放大器输入端注入干扰信号,若听不到扬声器发出“嘟嘟”声,表明音频放大器部分有故障。这时,可测集成电路中OTL功放电路的中点电压,正常时应为供电电压的一半。 若不正常,则应检查供电电压是否正常,输出耦合电容及集成电路是否损坏。若注入信号时扬声器中有“嘟嘟”声,说明音频放大器无问题,应查伴音中放和鉴频电路。 (2)对伴音中放和鉴频电路的检查 测量集成电路有关引脚的对地电压、对地电阻,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对电压差别较大的引脚的外围元件应逐一检查,以判断故障是出在外围元件还是集成电路。第二伴音中频陶瓷滤波器开路也会造成无伴音,检查时可用一只100pF的电容跨接在它输入和输出端之间,如果能出现声音,则陶瓷滤波器损坏。 故障二、音量小且失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