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1.ppt

发布:2017-06-06约3.49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 5.3.2 斜率鉴频电路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电路 (1)电路组成 ① 单失谐回路 ②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 (2)工作原理 5.3.3 相位鉴频电路 1.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 鉴相:检出两信号间的相位差,输出与相位差大小相对应的电压。 设 设 若 则 2. 叠加型相位鉴频器 耦合回路叠加型相位鉴频器 互感耦合回路:频相转换 结论:E与V1同相 不同频率时的 与 矢量图 叠加型鉴频器的鉴频特性曲线 * 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5.2 调频电路 5.3 调频波解调电路 (1)调频(FM):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   (2)调相(PM):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       5.1.1 调频信号和调相信号 5.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模拟通信中, 调频比调相优越, 故大都采用调频。 1 调频(FM)信号 高频载波信号 的频率按调制信号 的规律 线性变化。 调频波的角频率: 调频波的相位: 调频信号表达式: 调制信号: vΩ(t)=VΩmcosΩt 调频信号: 最大角频偏 最大相偏—调制指数:调频指数 2、调相(PM)信号 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线性变化。 调相信号表达式: 瞬时角频率: 设单音调制 调相指数: 最大频偏: 5.1.2 调角波的频谱 周期性时间函数,可以展开为傅立叶级数 调角波的频谱:载波分量和无数对边频分量组成。 v(t) = Vm cos[(?c+n?)t]   = VmJ0(Mf)cos?ct 载频   + VmJ1(Mf)[ cos(?c + ?)t - cos(?c - ?)t] 第一对边频   + VmJ2(Mf)[cos(?c+ 2?)t + cos(?c - 2?)t] 第二对边频   + VmJ3(Mf)[cos(?c+3?)t - cos(?c- 3?)t] 第三对边频   + ???     ① 频谱不再是调制信号频谱的简单搬移,而是由载波分量和无数对边频分量所组成。 ② Mf 越大,有效边频分量越多。 5.1.3 调角信号的带宽 具有较大振幅的频率分量还是集中在载频附近。 有效频谱宽度(卡森带宽) (1)当M1时, 有近似公式 (2)通常M1,有效带宽(简称带宽)为 结论:带宽由最大频偏决定。 讨论:   ① 调频信号: ?fm 与 V?m 成正比,当 V?m 一定时,BWCR 也就一定,与 F 无关。   ② 调相波时: ?fm = MPF ,其中 MP = kpV?m,当 V?m 一定时, BWCR 与 F 成正比的增加。 结论:调频比调相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例 1:利用近似公式计算以下情况的调频波的频带宽度。 (1) ?fm = 75 kHz, Fmax = 0.1 kHz, (2) ?fm = 75 kHz, Fmax = 1 kHz, (3) ?fm= 75 kHz, Fmax = 10 kHz。 解: BWCR = 2(M + 1)F = 2( ?fm + F ) (1) BWCR= 2 ? (75 + 0.1) kHz ? 150 kHz (2) BWCR= 2 ? (75 + 1) kHz = 152 kHz (3) BWCR= 2 ? (75 + 10) kHz = 170 kHz 尽管调制频率变化了100 倍,但频带宽度变化很小。 5.2.1 概述 直接调频, 调频方法 间接调频。 1.直接调频法 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振荡频率f(t)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LC振荡器中,需控制振荡回路的某个元件(L或C),使其参数随调制信号变化,就可达到直接调频的目的。 5.2 调频电路 2.间接调频 通过调相实现调频的方法。 FM波的表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