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分析及干预与康复护理.doc

发布:2018-01-28约3.3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分析及干预与康复护理 丁皓蕾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 22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心理问题及康复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65例糖尿病足需要截肢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总结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的有效方法,进行有效地康复治疗方法。结果 65例患者康复出院,其中48例安装了假肢,所有患者均能接受现实,心理健康,配合护理及相关康复治疗。结论 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 截肢 心理分析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11-02   据有关报道称,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足80%的会导致截肢,并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   而对需要截肢的患者,截肢是保命的方法之一,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却是突如其来的残酷打击,所以为了使截肢患者可以度过这段心理上的危机时期,为此,本文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65例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分析,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足需截肢手术患者65例。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及积极引导,患者能进行功能锻炼及生活能力培养,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康复知识。6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48例安装了义肢,提高了生活质量。   2 心理问题护理及分析   2.1 术前心理问题及分析   2.1.1 评估患者心理   糖尿病治疗时间长,并发症重,术前及术后均需要长期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容易使患者丧失耐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必须截除肢体的残酷现实,还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情绪极度低落等负面情绪,同时可能会存在对护士和医生的敌意。因此,护士要在镇静、从容、有条不紊进行救治的同时,以同情、关心和真诚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为其创造一种亲切、安全的氛围,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利用术前谈话时机详细说明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必要性、预后以及保留残肢的危害性。主动和患者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述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选择性的向患者通报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及良好的预后效果,让其感受到自己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消除恐惧。   鼓励患者正视需要截肢的事实,待患者情绪平稳后仔细告知患者手术截肢的必要性,以及如果不做手术可能出现的后果,使患者明确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使患者有勇气面对手术。   2.1.2 家属心理支持   利用家属之间的亲情来解除患者对截肢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手术伤害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3 安排合适的病房环境   在病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患者尽量安置在单人病房,避免因为外界原因造成患者接受了负面信息。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同时需要检查病房里面的设施是否安全,把可能自伤身体的物品如锐器、绳子等都清理好,加强巡逻。   2.2 术后心理干预及分析   2.2.1 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   采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允许患者宣泄情绪,理解截肢后患者出现的悲哀情绪和易怒行为,为其提供全面有效优质的心理疏导,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耐心,爱心,悉心服务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治疗,残肢护理注意事项。   2.2.2 用截肢后患者重新生活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运用大量的身残志不残的事例反复说教,以关心、鼓励为辅,来控制患者不良情绪。鼓励他们学习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树立患者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能乐观和坚强的在现实中重新找回自己,充满自信的工作和生活。   2.2.3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为其服务   由于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应主动经常性的巡视病房,主动询问患者,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力协助他们日常生活,如:进食,排泄,个人卫生等,同时有意识的锻炼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   2.2.4 协助患者重新设计自我形象,恢复自信   患者术后心理负担重,担心社会对其产生各种眼光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热情的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残疾,同时帮助他们设计形象,谋求切实可行的生活手段,对他们积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