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最终确立了资产主义制度。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
1、产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棉花、铁、煤的产量。“世界工厂”英国,蒸汽机→纺织工业、冶金、机械、交通运输→城镇贸易、海外贸易→市场范围扩大。
(2)引起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其他阶级(小资产
阶级、中间阶级)几乎都被吞并或消灭。
资本家--雇佣劳动者
企业组织形式出现,家庭商号已不适应
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大规模的
铁路建设。
(3)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工业部门
(4)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家庭规模、现代观念、生育观念。
(5)产业革命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开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的现代经济增长都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企业以单人业主制为主;
大中小资本积聚水平差别不大,生产要素在不同企业和部门间自由流动,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
银行资本的积聚、集中力量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
经济运行中以“看不见的手”价格来调节,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原则。
二、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生产集中引起的垄断
1、第二次产业革命
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1870~1914年),
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
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
重化工业部门的生产社会化水平高,必须具备较大的规模,才能获得规模经济,因此往往需要巨额资本。而单个私人资本对此无能为力,为此,企业通过股份公司制度以及兼并行为,推动了主要重化工业部门的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在西方,现代股份公司制度的产生是自然演进和顺向发展的,其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积累增长和财力约束,把社会上的资本融合集中起来。股份公司的优越性就在于法人财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股东的有限责任和董事的信托责任。通过参股、控股的办法实现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企业兼并或合并的一体化方式
●横向兼并或合并的一体化:
同一部门内部生产同类产品或不同部门生产互不关联的产品的若干企业,合并成更大的一体化企业。
目的:通过横向合并迅速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及范围。(多元化经营、综合竞争能力、市场范围、市场份额)
●纵向兼并或合并的垂直一体化:
不同部门在职能上密切联系,市场交易频繁的企业,为了节省市场交易费用,逐步把过去的市场分工与交换关系内在于一家企业中,组成垂直一体化企业,以提高运营效率与效益。
3、垄断及其划分: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1)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2)垄断从总体上分:
①完全垄断: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或流通完全由一家资本主义企业支配和控制。
②寡头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勾结,对一个乃至若干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进行控制,以谋求高额利润。
(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
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
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4)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它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所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
垄断低价:包括两个方面:
A、垄断组织把价格压低到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以下来购买小生产者和欠发达国家的商品。
B、实行倾销政策,待击败对手后,再提价挽回损失。
4、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1)卡特尔(法语Cartel):原意为同盟或协定。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划分规定商品的产量商品的销售价格等。卡特尔的垄断组织形式不稳定、不持久。在卡特尔内部,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销售市场和扩大销售限额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一旦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发生变化,原来的卡特尔就会解体,按照新的经济实力对比状况签订协议,组新的卡特尔。因此,卡特尔的存在一般很难超过5~10年。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