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彩色电视基础.ppt

发布:2017-06-10约1.61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MMT;第1节 和电视技术相关的 人眼特性; 临界闪烁 让观察者观察按时间重复的亮度脉冲,如果闪烁频率比较低,人眼就有一亮一暗的感觉。如果闪烁频率足够高,人眼看到的则是一个恒定的亮点。闪烁感刚好消失的重复频率叫做临界闪烁频率,经测定为46Hz。 电影播放过程中,每秒投射24幅画面,每幅画面投射过程中用机械挡光阀遮挡一次,这样就得到了48Hz的闪烁频率。;视角 观看物体时,能清晰看清视场区域对应的双眼[视角]大约是35°(横向)×20°(纵向)。 数字电视的宽高比为16:9。;分辨角示意图;大面积着色原理 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比对黑白(亮度)的低很多。 所以,彩色没有必要与亮度具有相同的分辨率,即可以大面积 着色。 电视的亮度信号和彩色信号区别对待,用较宽的带宽来传送亮 度信号,用较小的带宽传送彩色信号。 ;(1)将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信号转换成一个亮度信号,以及代表色度的两个色差信号(例如:Y、R-Y、B-Y),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进行传送。在接收端,彩色电视机将彩色全电视信号重新转换成三个基色信号,而黑白电视仅接收亮度信号。 (2)要求彩色电视必需采用与黑白电视相同的一些基本参数。;隔行扫描 (interlaced scanning);亮度全电视信号;亮度全电视信号频谱;彩色全电视信号频谱;色同步信号放在行消隐信号的后肩上。表示fsc。; 对两个色度信号可以采用两个负载波调制,也可以采用正交平衡调幅(QAM)(如下图)进行调制。;幅度表示饱和度,相位表示色调。 正交平衡调幅既是调幅,又是调相。;彩色电视信号频谱分配如图:;1、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北美、日本用 2、PAL(Phase-Alternative Line:倒相正交平衡调幅) 20世纪60年代德国研制,西欧、中国用 3、SECAM (法文:Sequential Coleur Avec Memoire:顺序传送彩色与储存) 20世纪60年代法国研制,法国、前苏联用;NTSC彩色电视制的扫描特性: (1) 525行/帧, 30帧/秒 (2) 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为4:3 (3) 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场(field),262.5线/场 (4) 在每场的开始部分保留20行扫描线??为控制信息,因此只有485条线的可视数据。 (5) 每行63.5微秒,其中水平回扫时间10微秒 (6) 颜色模型:YIQ;PAL制式电视信号的扫描特性: 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 (2) 每场中有25行作为场回扫,所以每帧中只有575行是有效行。 (3) 高宽比(aspect ratio):4:3 (4) 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 (5) 行扫描周期为64微秒,其中11.8微秒作为逆程时间 (6) 颜色模型:YUV;国际标准;同步信号标准;第4节 彩色电视信号类型;彩色电视信号类型;方法: 模拟信号分离 采样量化 颜色空间变换;ITU-R BT.601数字化标准;对所有的制式,每一扫描行的有效样本数均为720个。 ;视频图像子采样;4:4:4;彩色电视数字化参数摘要(ITU-R BT.601推荐 );CCITT: 公用中分辨率格式(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1/4公用中分辨率格式(QCIF,Quarter-CIF) SQCIF(Sub-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格式 ;第6节 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本章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