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我训练 自我训练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 社会自我的形成期(3~12周岁) 喜欢角色游戏 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评价自己和外部世界、有自己的理想和主见,开始进行理性思考。 提示:此时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是外部世界,对内心世界往往是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主见,易受暗示,自控力较弱。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 心理自我的快速发展期(12~18周岁) ①逐渐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心世界,如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爱好、理想等内在品质产生了兴趣,渴望了解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心理特点; ②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涂上个人色彩; ③有较高的追求,产生了与价值观或社会要求一致的理想自我; ④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对一些具体事物或情景,做出一些理性思考。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周岁以上) 达到自我意识的稳定 主体我与客体我分离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 自我意识矛盾 (焦虑痛苦) 过于理想化 自我期望值偏高 学习 实践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周岁以上) 大一是自我意识分化时期。 大二和大三是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大三、大四是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和统一的时期。 (一)自我肯定 (二)自我矛盾 (三)自我否定 (四)自我扩张 (五)自我萎缩 主要类型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类型 二 (一)自我肯定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类型 二 理想自我比较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期望,也比较切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是经过积极努力能够达到的(例:升本) 。 这类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既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期望,又比较切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是经过积极努力能够达到的。 (二)自我矛盾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类型 二 理想自我(偏高)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很大,形成较大的冲突和矛盾(例:中学生想考博)。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最大。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与矛盾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动。 (三)自我否定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类型 二 对自我意识中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使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非常大,认为经过努力也无法实现。(缺乏自信、否定自己的能力)。 自我否定类型的大学生通常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实自我,只有放弃理想自我,服从现实自我,从而埋没或浪费了自己应有的能力。 (四)自我扩张 该类大学生往往盲目自信、心高气傲、自吹自擂、自我放大。(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认为自己智力超常)。 这类学生自我意识的共同点是对现实自我的估价过高或虚假判断,使之与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五)自我萎缩 感到自己无法实现理想自我,自卑或自暴自弃,且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 这类大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理想自我的缺失,对现实自我又非常不满,以致感到非常自卑,出现自轻、自贱、自责等严重的不良心理或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类型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 (一)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 (二)自我体验敏感、强烈,具有丰富性 (三)自我调控主动、持久,具有积极性 (四)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主要 特征 (一)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 通过种种问题的不断反思反省,借助于各种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对自己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丰富的、客观的认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与外界一致,并且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二)自我体验敏感、强烈,具有丰富性 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数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 (二)自我体验敏感、强烈,具有丰富性 自我体验带有情境性和波动性 如大学生有时从顿悟和苦思冥想中产生自我情绪体验,有时也容易受到小说、电影、美术等文艺作品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三)自我调控主动、持久,具有积极性 自我调控的确立,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在自我调控方面不仅积极主动,而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长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使之服务于理想自我的实现。 (三)自我调控主动、持久,具有积极性 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的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强烈要求独立、自立和自制,渴望摆脱父母、老师的束缚,而不喜欢有人过多地干预、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另一方面,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喜欢与别人相处。 (四)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自我。 ①我为什么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