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游离脂肪酸(%)=酸价×f f:不同脂肪酸的换算系数,以食品中的主要脂肪酸计。 一般样品以油酸计0.503 棕榈油以软脂酸计0.456 椰子油以月桂酸计0.356 菜子油以芥酸计0.602 第四节 油脂碘价的测定 碘价:指100g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克数。 一、原理 在溴化碘的酸性溶液中,溴化碘与不饱和的脂肪酸起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溴化碘的克数。 二、仪器:碘量瓶:250mL 三、试剂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间接法配制 重铬酸钾标定 2、溴化碘乙酸溶液 3、碘化钾溶液 4、淀粉指示剂 1g可溶性淀粉→加入约5mL水→搅拌均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煮沸2mmin,放冷备用。 此指示液应临用时配制。 四、测定步骤 油样0.1-0.25g→氯仿溶解→加入溴化碘乙酸溶液→暗处放置→加入碘化钾溶液→加入100mL新沸后冷却的蒸馏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淡黄色→加入1%淀粉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在相同条件下,作一空白试验。 五、计算 * * 第六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肪测定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 油脂酸价的测定 第四节 油脂碘价的测定 第五节 油脂皂化价的测定 第六节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七节 油脂羰基价的测定 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分类、组成、性质 1、?分类 (1)简单脂类:有两种组分组成的——脂肪酸和醇生成脂; (2)复合脂类:除以上两种组分外还含有其他组分的成分; (3)衍生脂:只含单一组分,由其他脂类水解得到,如脂肪酸、醇、脂溶性物料。 2、组成 ?脂肪:甘油+脂肪酸?→? 脂肪+水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3、?性质(proporty) (1)?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y) 脂类一般为无色,无臭、无味,呈中性,比重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y) 1)?水解与皂化:一切脂肪都能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 2)?氢化与卤化:在不饱和键上加氢或加卤素发生加成反应。 3)氧化和酸败: 油脂或含脂食品出现酸臭或口味变苦的现象。 a.水解型酸败:在酶的作用下,含低级脂肪酸较多的油脂水解出游离低级脂肪酸。 b. 酮型酸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油脂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游离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酸,最后脱羧成为具有苦味和臭味的低级酮类。 c. 氧化型酸败: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发生自动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或过氧化物,进而分解产生低级的醛、酮和羧酸等,从而使油脂产生涩味和令人不快的气味。 二、脂肪的测定意义 1、生理方面 (1) 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2) 维持细胞构造及生理作用。 (3) 具有饱腹感。 2、营养方面: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3、烹饪方面:脂肪能给食品一定的风味。 4、是食品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节 脂肪测定常用的方法 一、脂肪提取剂的选择 (一)乙醚 1、?优点 (1)?沸点低为34.6℃ (2)?溶解脂肪能力强大于石油醚 2、?缺点 (1)?能被2%的水饱和 (2)?含水的乙醚抽提能力降低 (3)?含水的乙醚使非脂成分溶解,而被抽提出来,使结果偏高。 提取卵磷脂(?25℃,?mg / 100g) 低分子成分??????????????????无水乙醚????????????????含水乙醚 葡萄糖? 10.5mg/100g???????????????315mg/100g 蔗糖????????????????????????????15mg/100g???????????????? 150mg/100g 丝氨酸???????????????????????????????? 0????????????????????????15mg/100g NaCl??????????????????????????????????? ?0?????????????????????????25mg/100g (4)?易燃。 3、?检查过氧化物的方法 乙醚中+少量的Fe2+ +少量KCNS待到红色出现 ,说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反之为无色。 4、?排除过氧化物的方法 含过氧化物乙醚+FeSO4(少量) (二)石油醚 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沸程有两种:30~60℃及60℃~90 ℃,使用前一种。 溶解脂肪的能力比乙醚弱些,但吸收水分比乙醚少;没有乙醚易燃;它没有胶溶现象。 采用石油醚提取剂,测定值比较接近真实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