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中国传统文化-姓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國傳統文化—姓、氏、名、字、號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石軍 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天文曆法、姓名、年龄称谓、避讳方法、度量衡制度以及與中醫有個的藥物、方劑、穴位等事物命名等知识,尤多反映于古医书中。 姓、氏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 一、姓氏 姓,是一種由母系社會而來的族號。 氏,是後來子孫繁衍、各個分支的特有稱號。 如:周人(姓“姬”) 孟氏 孫氏 游氏 季氏 ?氏 再如: 齊人(姓“姜”) 申氏 許氏 呂氏 紀氏 孟氏 崔氏 氏 得之於祖先之號,軒轅氏、高陽氏 得之於祖先之字,孟孫、叔孫 得之於祖先之謚,文、武、昭、景、成 得之於祖先之國,齊氏、魯、吳、楚、秦、趙 得之於祖先爵位,王氏、候、公孫 得之於祖先之官,司馬氏,司徒 得之於職業,巫氏,卜、陶 得之於祖先所居之地,西門氏,百里、南宮、北部 上古同姓不通婚 姓是用來別婚姻 戰國前 男子,只稱氏‘,不稱姓 貴族婦女姓比名更重要 出嫁后 姓前冠以梭子楚國國名或氏,齊姜、秦嬴 姓前配偶受封的國名,秦姬,芮姜 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趙姬、孔姬 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謚號,武姜,文姜 孟氏不需區別時,直接在姓下加“氏”,武姜稱姜氏 周代 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且姓氏混稱 戰國后 待嫁,要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排行 以氏為姓, 姓氏逐漸合一 漢以後 統謂之姓, 平民也有了姓 後世 長孫、宇文、賀蘭 呼延,來自少數 名族的譯音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 名,幼時所起,供長輩呼喚。古人長輩對晚輩或尊對卑稱名。 字,又稱“表字”,男子二十成人舉行冠禮時取字, 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平輩或卑對尊則稱字。 《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 疏》:“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禮儀-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 他人則稱字也。” 自称名:人前称自己,尊敬對方 《本草綱目》:“楚蘄陽李君東璧— 謂余曰:時珍,荊楚鄙人也。‘“ 字與名在意義上有聯繫 “珍,寶也;璧,瑞玉圜也 周代貴族男子常加“伯、仲、 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如仲尼 現雖不用表字,但也用以排行。 還有在字后加“父或甫”。如伯禽父 有時省去排行,僅字后加“父或甫” 別號,古人除了名和字之外,还有別號(別字) 字是成年时由尊輩代取得,別號往往是晚年自取的,與名不要求有意義上的聯繫。 其他的敬稱 官職—王太僕 地望---劉河間 任職之地---張長沙 有的字、號、官職、地望等並用---聞丹溪朱先生彥修醫名遍四方 兩字的別號 張從正,號戴人 薛雪,號一瓢 三字以上的別號 葛洪,號抱樸子 王冰,號啟玄子 李杲,晚號東垣老人 四字的別號常壓縮為兩字 如東垣 別號和字應用上無區別 看看你能否知道落款的意思? 山陰陳士鐸敬之甫號遠公又號朱華子著述
显示全部